『諾貝爾文學獎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不過它的評獎並非完美。』澳大利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昨天說。
他說,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文學獎頒給『表現出理想主義傾向並有最優秀作品的人』。諾貝爾本人討厭左拉和一切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東西。在那個時代,瑞典最著名的作家是斯特林堡,也是一個左拉的追隨者。雖然瑞典皇家學院從1901年到1911年有11次機會給斯特林堡頒獎,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至少在早些年的時候,諾貝爾獎並不是頒發給當時最偉大的作家,也就是說,獲獎本人必須是世界觀和諾貝爾本人相容的作家。 庫切舉了耶利內克、奈保爾和貝克特3人的頒獎詞為例。『這些說法都沒錯,但是如果把它作為這個作家一生著作總結的話,還是有點奇怪,不切題。就好像非要下決心看到作品光明的一面,其實每一部作品的去向都是相當黑暗的』。 據媒體報道,庫切以不苟言笑聞名,『與庫切一起沉默』成為其忠實粉絲們『投誠』的口號。有一種說法是:若是請他出席晚宴,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可以把整個房間的生氣都給吞下去。 此次論壇開幕前,庫切來華的消息令他的讀者頗為振奮,並紛紛猜測一貫沉默寡言、不接受媒體採訪的這位諾獎得主,可能講話不超過5句。不過據記者觀察,這種說法有些誇張,庫切雖然講話不多,但並沒有擺出拒人千裏的姿態。 在當天簡短的開幕式後,由中國作家徐小斌和澳方作家卡斯特羅就『文學的傳統與現代性』發表演講。擔任主持人的庫切表現中規中矩,在互動環節還多次邀請觀眾提問。對於一些簽名要求,也並未拒絕。 午餐時間,面對中國記者的提問,庫切也十分配合。此次活動組織方一位負責人也表示,『庫切不說話、不接受採訪』是謠傳。 當天下午庫切的演講過後,現場讀者紛紛提問,他一一給出答覆。有讀者問及諾貝爾文學獎推崇『理想主義傾向』會不會影響創作,庫切說:『答案是否定的。不覺得非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才能夠去獲得這個獎。』 他說:『事實上,諾貝爾文學獎有時候是頒給一個人寫作生涯的中間一段時間,有的時候在寫作結束之後。比如說萊辛幾年前獲得諾獎,並沒有影響到她的寫作,她還可以做一些慈善活動,因為這已經是她寫作生涯的末期了。但是如果是頒給一個年輕的、寫作生涯還在持續的作家的話,確實對寫作生涯有很大的影響,有干擾的效果。就像莫言剛才說的,好多場合不得不去應付一下。』 庫切最新長篇小說【耶穌的童年】日前已在中國上架。 駐京記者柯立 通訊員尤帆 來源:長江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