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承保護優秀民俗文化 防止把迷信當民俗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4-8 18:27|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896|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近日,有讀者發來郵件詢問:『我國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風俗、禮節和習慣,但其中似乎包含著一些宿命、鬼神等迷信內容。那麼,應當如何區分民俗活動與封建迷信?』對此,我們約請了文化學專家、中 ...

近日,有讀者發來郵件詢問:『我國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風俗、禮節和習慣,但其中似乎包含著一些宿命、鬼神等迷信內容。那麼,應當如何區分民俗活動與封建迷信?』對此,我們約請了文化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星亮來解答。

――編 者

所謂民俗,簡單地說就是民間風俗,它是人們創造和世代相傳的生活文化,是約定俗成的風尚、禮儀、習慣和禁忌的總和。例如春節放鞭炮、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等,都屬於民俗範疇。民俗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且具有地域性。民俗活動有群體性,同一地域的民眾約定俗成,每家每戶都遵守有關的禮俗和禁忌,而且長期不斷重複。

迷信專指人們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盲目相信。狹義的迷信指人們相信占卜、風水、命相,進行測字、扶乩、請神、驅鬼、看風水、符水治病等活動。迷信活動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從事迷信活動的人裝神弄鬼、妖言惑眾,主要目的是爲了贏利。而參加迷信活動的人也有很強的目的性,如有的爲了去病消災,有的爲了求子求財等等。

民俗與迷信的主要區別在於群體性與個體性。民俗是群體性活動,如春節放鞭炮、貼春聯,都是群體性的;而迷信活動則是個體活動,是某人爲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而進行的。比如,節日期間祭祀祖先,主要表達人們緬懷祖先和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這種習俗屬於民俗範疇;而某些人爲了自己的生意興隆、找個好工作等而請神漢、神婆做法事,則屬於迷信行爲。此外,民俗活動往往是非營利性的,而迷信活動大多是通過各種方式騙取錢財。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同時,也要防止把迷信視爲民俗。

――何星亮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