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建成開放、投資億元的西安阿房宮景區即將拆除。頭頂『天下第一宮』美名的景區如此『短命』,為各地方興未艾的『造景熱』敲了一記警鐘。 無論是生於灰色地帶、建設『先天不足』,還是持續性創意缺失、後續乏力,仰或是地方政府棄『小』(贗品阿房宮)抓『大』(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情勢改變,短命的『阿房宮』其實和耗資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裏』以及山西婁煩『孫大聖故裏』等『名人故裏』建設半途而廢、無疾而終一樣,表面原因眾多,但從根本上講,這何嘗不是當地政府官員開發『名人故裏』不正確的短視政績觀所致。 誠然,目前各地政府對『古遺址』、『名人故裏』等當仁不讓、希望借『古遺址』、『名人故裏』等搭台經濟唱戲促進地方發展的願望,無疑是可以理解和值得肯定的,這也是主政一方大小官員健康政績觀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借『古遺址』開發促經濟發展本身沒有錯,但關鍵的前提是要正確爭取『古遺址』、合理評估和規劃建設『古遺址』,才能讓『古遺址』充分發揮預期的作用。可令人遺憾的,一些地方、人員對『古遺址』等的爭取不遺餘力、不倫不類,開發建設沒有長遠的科學的評估與規劃,被眼前的一點利益蒙蔽視線,只看到短期開發後的經濟效果,盲目立項、急於招商、匆匆建設,或者是因急於出政績,故意誇大項目收益,匆匆把項一立、商一招,就算完事,美其名曰按市場規律辦事,缺少對項目中後期必要的扶持與保護,或者面對逐步顯現的巨大困難心生畏懼不願承擔責任或過多擔當,致使一些『古遺址』、『名人故裏』項目由於中途『斷奶』而不幸夭折,或如今天『短命阿房宮』一樣,被更大(政績)項目擊垮。這無疑都是短視政績觀催出的苦果。 事實上,有價值的旅遊資源大致應包括人文歷史遺產、獨特自然風光、歷史名人故居或墓葬地,這三類旅遊資源的特點是真實、自然、歷史文化濃厚。但一些複製『古遺址』、贗品『名人故裏』大都不具備這些特點,或者說缺少了原本真正的『古遺址』等厚重的根基。如今次短命的所謂『阿房宮』,雖然也在真正的阿房宮遺址附近,但不是真正的阿房宮,原有的厚重感缺少了許多,其『永遠屹立』的根基就不可能牢固。試想,如果此『阿房宮』乃真的古阿房宮建築,有關地方政府等豈能說拆就拆?即便有個所謂的理由。某種程度上,類似此次短命的『阿房宮』旅遊商業開發,從一開始就是短視政績觀催生的蛋,半途而廢是『遲早的事』。如果有基本合理的政績觀,也不至於會有或有效規避今天短命『阿房宮』的出現,或者今日的『阿房宮』也不至於僅有被拆的唯一選擇。 所以,要想讓類似的『阿房宮』擺脫『短壽』的命運,除了要科學合理地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外,恐怕一些官員的觀念也要改一改,必須從內心裏真正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和『不折騰』的理念,真正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否則,勞民傷財、耗費資源、破壞環境的怪現象――贗品景區――『拆了建,建了拆』,還將不停上演!(餘明輝) 來源:大眾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