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南京發現一尊黃花梨雕像 鄭和新樣子英俊瀟灑(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9 10:11|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464| 評論: 0|來自: 揚子晚報

摘要: 鄭和舊模樣     鄭和黃花梨雕像。 南京發現一尊黃花梨雕像 鄭和換了俊俏新模樣    『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們在贊其『航海家』身份的同時,也會討論他的另一重身份,那就 ...

鄭和舊模樣
 
 
鄭和黃花梨雕像。

南京發現一尊黃花梨雕像 鄭和換了俊俏新模樣 
  『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們在贊其『航海家』身份的同時,也會討論他的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太監』,免不了對他的身形樣貌充滿了好奇,是不是他也像唐甄在【】中描繪的『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的太監猥瑣形象呢?近日,一尊黃花梨鄭和雕像在南京被發現,鄭和的新樣子英俊瀟灑。   
  發現鄭和新模樣
  木質塑像顯示,鄭和實爲偉岸真男子 
  昨日,揚子晚報記者在南京藝術史研究學者盛華傑的工作室看到,雕像中的鄭和爲站姿,頭戴官帽,雙目正視,炯炯有神,面帶微笑,身著官服,中系腰帶,腳蹬朝靴,抬頭直立,雙手背後。怎麼看,這位鄭和都是英俊瀟灑,落落大方,胸懷坦蕩,將帥雄姿,正氣凜然,哪裡有太監卑躬屈膝、畏畏縮縮的模樣?
  問起此尊雕像的來歷,盛華傑先生介紹,這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朋友收藏的鄭和木質塑像。是這位朋友多年前在南京某古玩市場選購得來的。
  鄭和從小聰明機靈,相貌端莊;選入燕王府後,忠實果敢,英勇善戰,深受朱棣寵信;其身負重任,七下西洋,不辱使命,不畏艱辛,爲國揚威,播種友誼,傳播文化,多謀善斷,聲名遠播,奉獻終身。想來這也不會是一個猥瑣太監會做出來的事。『在明代中後期,由於封建思想的作怪,保守循舊,導致鄭和的檔案資料遺失或銷毀,明代史料不做記載。僅僅因爲鄭和是個宦官,而封建士大夫看不起他。所以現在可以對鄭和進行研究的史料很少。』盛華傑先生一臉痛心地說起這些。的確,如果鄭和是進士狀元、名門之後或王公將相,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資料,一定是封建文人對其進行的大肆宣傳和讚譽,其筆下所描繪的形象也一定是偉岸的,而不是史料中提及永樂大帝時,對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功勞,輕輕一筆帶過。
  這是明代早期的鄭和立像嗎?
  木材特徵與已出土明代早期木材相似
  經過盛華傑先生的考證,此尊鄭和像爲明代早期宮廷製作。記者好奇地看見,在雕像的背部右方,琢有陰刻篆書『鄭和』二字,字文規整、雋秀、大氣、流暢。記者忍不住問,這會不會是鄭和後裔,或者地方政府所製作?『這不會,在我國古代,後人必須爲先人避諱,絕不會直書「鄭和」二字,而且後人爲祖先塑像,以示尊重,一般爲坐像,但這尊塑像是站姿。』盛華傑先生分析說。
  他認爲,如果是明代地方政府或鄭和下屬敬塑或鄉紳所塑的神像,也不會直書『鄭和』二字,而是寫職務或尊稱,如『三保太監』、『馬公公』或『尊……』等,其製作水平,也達不到如此精妙、傳神,通常是神話了的鄭和形象或太監形象。
  他還認爲,不僅是宮廷製作,年份應當在宣德時期。『「鄭和」二字爲永樂皇帝御賜,朝廷稱呼「鄭和」理所當然。後來宣德皇帝對鄭和七下西洋的艱辛,十分讚許,欽封其「三保太監」稱號,在他去世後,宣德皇帝還御賜墓地,修建大型、豪華墓葬,並對其後裔御賜世襲爵位,顯示了對鄭和的極度寵信。所以宣德皇帝爲其制像是完全可能的。』
  盛華傑先生讓記者細看這雕像,『此尊鄭和立像爲黃花梨木製作,材質珍貴,又用金漆塑身,雕琢精美、生動,十分傳神。這樣的工藝應該是宮廷製作。』經過與南京市博物館常年展出的,明代早期南京鄭和下西洋造船廠遺址出土的木材相比較,他認爲,除木質不同外,包漿、腐蝕程度等均十分相似。這更肯定了其製作時間系明代早期,當爲宣德時期。
  此尊雕像的右下方,有一個十分規整的鋸補塊。盛華傑猜測,可能是爲了掏空內膛,填放吉祥物、密函一類的物品。
  據考證,鄭和像存世十分罕見。此尊鄭和立像,如果斷定爲明代早期宣德年間製作,那麼就可以推測,朝廷爲昭彰、紀念鄭和或用於賞賜鄭和親屬、部屬而專門製作了這件鄭和立像,『距今近600年,毫無疑問,有著極爲重要的研究價值。』
  這尊雕像到底是不是明代早期所制,還有待有關部門進一步確認。
  -小資料
  鄭和原名馬三保 官至南京最高長官
  南京人一定知道南京有個地名叫馬府街,此地名或與鄭和有關。據有關資料,鄭和本姓馬,名三保,雲南昆陽人。11歲成爲太監後入燕王府,靖難之變中爲朱棣立下功勞,於是永樂二年朱棣賜其姓『鄭』,改名爲『和』。後來過繼長兄之長子馬文銘爲嫡子,更名鄭文銘,承襲自己的爵位,居南京三山街附近。鄭和除征戰、航海時期外,長期居住南京,其後裔也一直寓居南京。鄭和後裔已傳至今21代。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遷都北京後,南京爲留都,與中央政府一樣,設有五府六部,官位、品級同北京。洪熙元年,南京設守備1人,爲南京地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統管南都五府六部大小事宜,此首任守備便是鄭和。
  同時,鄭和在七下西洋中也擔當重任,全權負責。如此按照明朝官制,其官位或權職,應爲或相當於正一品或從一品。實習生 任 虹 揚子晚報記者 蔡 震 文/攝


來源:揚子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