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
本報記者 潘俊強攝 山東濟南『萬人坑』遺址碑一度『失蹤』,記者赴現場調查―― 藏起遺址,歷史如何記得住?(熱點解讀・調查) 本報記者 潘俊強 琵琶山『萬人坑』 據【中華文史資料文庫】記載:『萬人坑』位於濟南市西郊琵琶山下正南,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日本侵略軍侵占濟南後,於1940年秋,強迫濟南人民在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牆,修築堡壘。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次殘暴屠殺我抗日軍民……因此被群眾稱爲『萬人坑』。 多年來,這座『萬人坑』已經成爲國人祭奠同胞、日本人懺悔罪行的重要歷史遺蹟。 (據新華社) 近日,有濟南市民反映,濟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不見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現在這塊碑已經被悄悄放回原處。記者還發現,『萬人坑』遺址其實一直處於沒有專門保護的狀態。這不由得引人深思:還有多少這類遺蹟在被遺忘?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記住歷史? 遺址碑不見了? 記者現場發現,『萬人坑』遺址碑重新立起 近日,有濟南市民向相關部門反映,濟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失蹤了。清明時節,有十幾位日本人前往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地――原濟南試驗機廠大院內祭奠,卻沒找到碑,只能原地焚香祭拜。 4月9日,記者來到濟南市試驗機廠廠區(現濟南試金集團),據門衛介紹,進入大門後南側第一座辦公樓所在地就是『萬人坑』遺址。在這座辦公大樓南面的花壇里,記者發現了『萬人坑』遺址石碑。很明顯,石碑是被重新豎立的,土色還有點新。 在花壇前,幾位職工告訴記者,當年修建辦公樓挖地基時,挖出了很多遇難者遺骨,都用編織袋裝起來運出去了。至於運到哪裡,職工們並不知情。 除了在辦公樓花壇前豎立的『萬人坑』遺址碑,記者在廠區內北側種滿松柏的小土丘上還發現了一塊五六平方米大的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紀念碑。據了解,此紀念碑是由濟南市試驗機廠全體職工在1990年12月19日豎立的。 碑的正面刻著『琵琶山萬人坑紀念碑』的字樣和碑文;碑的背面刻著捐款超過50元的試驗機廠工人姓名以及提供贊助的濟南水泵廠、濟南風機廠等將近30家企業,另外還有支持建碑的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檔案館等單位名稱。 多年來,這個『萬人坑』遺址已經成爲濟南市民祭奠死去的同胞、日本老兵及後代懺悔罪行的重要遺蹟。一位在附近做生意的人告訴記者,自從他在這裡干買賣,每到清明節都會看到不少日本人前來『萬人坑』遺址碑和紀念碑祭拜懺悔。在紀念碑前,他指著地上的香灰告訴記者,這就是日本人今年清明祭拜時留下的。 石碑曾被埋在花壇里 廠區被傳面臨開發,規劃局稱遺址所在地仍爲工業用地 試金集團辦公室的一位幹部告訴記者,遺址碑並沒有失蹤,一直在辦公大樓前面的花壇里,因爲花壇土質比較疏鬆,再加上日常疏於管理,遺址碑倒在土裡,久而久之就被土掩埋住了。日本人來遺址碑處祭奠,當然找不到碑了。後來,又找人把遺址碑挖出來,重新豎了起來。 對此,廠里的職工卻有另外的說法。據保衛處的一位職工介紹,遺址碑被埋了不假,但卻是廠里的領導找人埋的,主要是擔心來廠里考察的開發商看到,土地就不好賣或者賣不出好價錢了。 據了解,2003年,原濟南試驗機廠被北京的一家企業兼併,改名爲濟南時代試金集團。隨著濟南市城市化的推進,這個老廠區周圍大部分成了住宅區。企業生產產生污染,時常遭到住戶投訴。爲此,2011年該企業搬到濟南市長清區郊區時代路附近晶恆工業園內。 據門衛介紹,之前看到過一些開發商前來考察,與廠領導商量這塊土地的租售事宜。 記者聯繫濟南市規劃局,規劃局明確表示,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的這塊土地在2003年之前爲劃撥用地,當年外地一家企業重組濟南試驗機廠后土地變更爲出讓用地,土地性質爲工業用地。目前並沒有針對這塊地的新規劃,也沒有接到任何單位關於辦理這宗土地規劃審批的申請,這塊土地的性質仍爲工業用地。 遺址基本沒人管 群眾和專家呼籲,遺蹟保護要有政府部門參與 『聽說這邊「萬人坑」遺址碑沒了, 過來看看。』記者在採訪時碰到『老濟南』欒友昌,他和家人每年都會來祭奠抗日誌士。他說,要銘記歷史,遺址碑和紀念碑都要保護好。 『太可惜了,「萬人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被破壞了。那時候沒有保護意識,要是這塊遺址碑和紀念碑都被挪走了的話,還有誰知道當年侵華日軍在這裡犯下的罪行?』試金集團的一位職工說,『萬人坑』遺址雖然已經被破壞了,但是得讓世人知道還有這麼一塊地方。碑在,這段歷史就不會被遺忘。 記者了解到,『萬人坑』遺址豎立遺址碑、紀念碑以及遺址的日常維護都是原濟南試驗機廠的企業行爲,並沒有政府部門參與。 據濟南市有關部門證實,濟南市委、市政府曾給這個『萬人坑』遺址發放過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但是對於這個遺址的維護等並沒有過多參與。 對此,有專家指出,保護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蹟需要系統梳理,統籌規劃,更需要社會各方提高對這類遺蹟的重視程度。留住遺蹟,也就留住了歷史。 山東省委黨校教授劉貴豐認爲,這類歷史遺蹟還有很多。它們雖然不是文物,但是仍然有重要的紀念價值,其所銘記的那一段沉痛的歷史不應該被遺忘。 他說,這類遺蹟保護應有政府部門參與,同時政府還要不斷挖掘、補充這類歷史遺蹟。這些遺蹟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比從書本上獲得的更加震撼人心。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