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當我們老了……天津日報【城市快報】專版介紹【大國空巢】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3-3-17 16:01|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956|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大國空巢】關注人口問題 空巢現象引年輕人討論 當我們老了……(圖) 作者:本報記者 蘇莉鵬 2013-03-16 天津網-數字報刊 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cskb/201 ...
【大國空巢】關注人口問題 空巢現象引年輕人討論
當我們老了……(圖)
作者:本報記者 蘇莉鵬

2013-03-16 天津網-數字報刊

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cskb/2013-03/16/content_6854037.htm

當我們老了……天津日報【城市快報】介紹【大國空巢】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葉芝筆下的這首【當你老了】優美又充滿意境,讓多少人在輕輕吟誦時,幻想自己老了時,溫暖浪漫的場景。

  回到現實,當我們老了,真的能像詩中所寫的那樣,淡然幽靜地享受好時光嗎?站在二三十歲的現在,我們無法展望自己的未來,可我們抬頭,卻能看到自己父母的現在。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了【回家】系列公益廣告,其中【老爸的謊言】催人淚下——年老的父親為了不讓出門在外的女兒擔心,在電話中隱瞞媽媽生病住院、自己獨自照顧的真相,廣告呼籲兒女關愛父母『別愛得太遲,多回家看看』。一則讓人心酸的公益廣告,道出了空巢老人的孤寂。無數年輕網友在微博上轉發這則公益廣告,在被感動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自己必須面對的贍養父母以及自己老了該怎麼辦的現實問題。

  『兒孫滿堂,承歡膝下』是中國人傳統、樸素的人生理想,而今,我們的父母以及未來的我們,是否已經把這個理想視為奢望?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這不是一個宏觀的社會現象,而是事關我們自己的幸福。討論人口問題的新書【大國空巢】的作者易富賢說:『「生生不息」的人口政策和生育文化的建立,需要全民共同參與。』

  『當我們老了』如今已不再是葉芝筆下的抒情詩,在通往老齡化的路上,願我們的生活不會是一個空空的巢。

  文| 蘇莉鵬

  最近,易富賢關於人口問題的專著【大國空巢】出版,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說:『在我看到的人口問題的著作中,這本書資料最詳盡、觀點最客觀、論據最紮實,而且通俗易懂。想要了解中國人口問題的真實情況,這是一本必讀書。』該書的封底列出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推薦,但對該書關注更多的卻是普通人。在微博上,已經有眾多網友談論這本書,有人認為,從這本書中他們看到了自己有可能到來的空巢生活。

  易富賢說,他是用『局外人』的視野研究中國的人口問題。『我的童年生活與老一輩人沒什麼差別,後來到長沙讀大學,到美國工作,人生經歷算是數百年工業革命的縮影,既「歷史」又「國際」,同時也見證了人類生育模式的轉變。』

  在【大國空巢】一書中,易富賢結合世界人口的相關背景,介紹了文明興衰的人口因素,對中國人口現狀作了細緻分析,並對中國的人口未來進行了合理展望。書中數據很多——這是易富賢作為學者的嚴謹治學態度,但正如茅于軾所說,書中內容通俗易懂、言之有物,即便有些讀者可能會對其中的一些觀點持有異議,認為太過偏激,卻仍掩蓋不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態度。

  解讀『空巢』就是在解構我們當下的生活,翻開【大國空巢】這本書,那裡有被我們無視的關於養老的秘密。

  老齡化將致經濟發展放緩

  城市快報(以下簡稱『快報』):您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了嗎?依據和表現是什麼?

  易富賢:進入老齡化社會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指一個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7%,另一個是60歲及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65歲及以上老人、60歲及以上老人分別占總人口的7.0%、 10.2%,也就是說依照上面兩個標準,2000年中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65歲及以上老人、60歲及以上老人分別占總人口的8.9%和13.3%。

  快報:您的書中提到一個概念——老年撫養比,這個概念具體的內容是什麼?

  易富賢:老年撫養比是指65歲及以上老人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老人分別為1.78億、1.19億。在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勞動人口卻在不斷減少。

  快報:老齡化對社會經濟增長有哪些影響?

  易富賢: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我在【大國空巢】中比較了1961-2010年日本、歐盟、韓國等地的人均GDP增長率與撫養比的關係,發現人均GDP年增長率與老年撫養比是負相關——老年撫養比低於12%時,經濟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年增長率,但一旦高於12%後,經濟增長率將跳躍性下降。2011年之前,中國的老年撫養比一直低於12%,過去多年我國經濟如日本、韓國當年一樣保持着9%以上的增長率,但是2012年中國的老年撫養比已經為12.6%,這意味着經濟的高速增長即將放緩。

  養老不是『以錢養老』

  快報:在目前的一些家庭中,獨生子女因在外地求學工作,導致和父母分離兩地造成父母『空巢』多年,這種情況未來解決的出路是什麼?

  易富賢:這種情況確實很棘手。對老人來說,面臨『離家』和『離鄉』的矛盾——如果父母跟隨孩子生活,意味着斬斷了一輩子建立的人脈關係,在新地方沒有朋友,將會很孤獨;如果留在老家,又享受不到與子女生活的天倫之樂,也得不到孩子的照料。這個問題我確實沒有什麼建議,需要因人而異。

  快報:目前出現在社區的『托老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對解決『空巢』問題會有幫助嗎?

  易富賢:2002年美國興起的『家庭互助養老』值得借鑑:志願服務是社區養老機構運營的基礎,絕大多數是社區周邊的居民,很多還是社區的老人。這些老人既給別人提供服務,也是被服務對象。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滿足老年人『就地養老』的願望,並且費用很低。社區的『托老所』和『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是值得推廣的養老方式。

  快報:為什麼您在書中說『無論是家庭養老還是社會養老,都是建立在人口傳承的基礎上的』?

  易富賢:養老的本質是下一代人養上一代人,是『以人養老』,不是『以錢養老』。有合理數量的下一代才能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全社會生活水平,也就是將我們現在的投資升值,讓我們在年老時有比較高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

  快報:您在書中有一個觀點是——『存錢養老』和『以房養老』不如『養兒防老』,如何解讀?

  易富賢:有人說靠自己的積蓄養老,以前積蓄10萬元請保姆,每月500元可以請17年;今後勞動力工資增加,假設每月需要4000元,辛苦積蓄的10萬元只能請兩年的保姆。還有人據此提出『以房養老』。幾年後城市化將趨緩,對房子的需求將降低。現在很多老人有房子,等他們去世後,他們的孩子將這些房子推向市場,會改變供求關係。

  快報:靠生孩子養老,對子女來說會不會是一種無法推卸的壓力?理想的家庭養老模式是怎樣的?

  易富賢:現在經濟社會化程度已經非常高,經濟『土壤』發生了改變,無法恢復傳統的家庭養老,需要借鑑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探索並建立起『園林養老』。家庭養老(幼)為主,社會養老(幼)為輔,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基礎上,『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既讓養老收益與養幼投入適當掛鈎,又讓『鰥寡孤獨皆有所養』,既符合生物學原則,又符合文明準則。

  快報:您提倡『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模式嗎?這會不會增加家庭矛盾爆發的幾率?

  易富賢:這需要因人而異。如果父母與子女性格沒有衝突,一起生活也未嘗不可。中國特殊的人口結構對中國的城市規劃和住房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今後應該鼓勵修建『子母房』,兩套房子相對獨立而相鄰,互不干擾日常生活,避免家庭矛盾,但是卻能夠讓子女照料老人,也便於老人照看孫輩。

  本報記者 蘇莉鵬

當我們老了……天津日報【城市快報】介紹【大國空巢】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