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建專家復原成都明皇城 一座模型材料費不到10元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6 15:44|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538| 評論: 0|來自: 四川日報

摘要: 記者 吳曉鈴 文/圖    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望江樓雄偉壯觀,已經拆除40多年的明皇城氣勢巍峨……這些鐫刻着老成都記憶的建築,日前,已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古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季國忠用仿真模型完美重現。 ...
記者 吳曉鈴 文/圖 
  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望江樓雄偉壯觀,已經拆除40多年的明皇城氣勢巍峨……這些鐫刻着老成都記憶的建築,日前,已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古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季國忠用仿真模型完美重現。
  季國忠復原老成都已籌備了8年。他打算在今年內,把原來位於成都中軸線上的明皇城全部原貌複製成模型,將來放在新建的成都市博物館展出。這位61歲的古建專家想法很簡單:『讓未來的成都人能夠看到老成都的古韻悠長。』
  測繪望江樓 
  古建藝術亟須搶救
  在季國忠的辦公室里,高約78厘米的望江樓模型栩栩如生,4層樓閣,精緻到每一層的窗戶都可以推開。這是季國忠9年前按望江樓1:50的比例製作的模型。正是那次對望江樓的測繪,季國忠才開始了『複製』老成都的艱辛旅途。
  季國忠一直從事古建築的維建工作。早年在青城山天師洞、二王廟伏龍觀以及靈岩山文管所工作,積累了豐厚的古建修復經驗。1987年,他還專程前往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進修,專攻古建築力學的計算與設計。
  2003年夏天,從事古建研究的季國忠和兩名同事專門前往望江公園,希望能拿到這座清代建築的結構數據。然而,公園管理方卻告之望江樓的建築結構實在太複雜,請了好幾批測繪人員,都沒能測出這棟古建築的詳盡數據,讓季國忠頓生遺憾。
  在他看來,望江樓39米高,木柱之間不打一顆鐵釘,卻至今巍巍屹立錦江河畔。數百年風雨的侵蝕仍能風貌如初,只因為中國傳統木質結構建築在力學上經過精確計算。採集和保存望江樓的結構數據,對當代修建古建築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不久,季國忠帶着助手登上瞭望江樓。20天時間,他拿着測量工具走遍瞭望江樓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層有多大,用了幾根柱子,甚至屋頂有多少檁和椽,他瞭然於胸。兩個月後,他根據掌握的上千個測繪數據,以1:50比例做出瞭望江樓的結構模型。『如果按這個模型原樣放大50倍,就可以再造一棟原形原貌的望江樓。』季國忠頗有些自豪。
  去年,廣元一家建築公司看中了模型打算購買,遭到季國忠婉拒,『你給50萬元我也不賣。它不僅僅是望江樓的一個模型,更濃縮了中國古建築精妙的建築藝術。』
  季國忠說,現在的很多仿古建築,其實完全捨棄了古建築傳統的木質結構的建築藝術,比如,成都武侯祠附近的一處仿古涼亭,因為結構處理出了問題,結果建成後幾天,亭子的木挑便受壓變形,不得不用鐵絲固定。『而這尊仿古建築的模型,可以展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最燦爛的文化。』
  復原明皇城
  重建老成都記憶
  望江樓的成功濃縮,讓季國忠對復原老成都產生了強烈興趣。『稍微上了年紀的成都人都知道,當年明成祖朱棣為他的11弟朱椿在成都修的蜀王府,那才是成都的標誌性建築。』
  2004年,季國忠開始了老成都建築的資料收集。檔案館、圖書館是他最愛的地方,成都各類報紙的副刊,也是他採集信息的陣地。季國忠隨意從書櫃裡拿出一份報紙,『老成都』馮水木6年前發表的一篇回憶紅照壁的文章,被他勾劃了不少地方。原來,文章里有關於紅照壁的詳細數據。後來,季國忠再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幾經對比,複製出了紅照壁的原貌。
  但是,明代皇城全貌的資料,沒有任何書籍有專門的詳細記載,只能大海撈針。季國忠說,他跑省檔案館的次數多了,檔案館負責人也認得出他來。有一次,對方拉住他說:『以後我們免費讓你查閱資料,但是你完成了明皇城的數據採集後,能不能給我們一份?』季國忠欣然答應。
  在辦公室的牆上,季國忠繪製了一個詳細的明代皇城圖:從城南的紅照壁開始,中軸線上依次分布着忠孝賢良坊、主城樓、承運門、明遠樓、圓殿、存心殿等建築。根據資料,現在的成都後子門到省科技館後門一片,就是當年蜀王的後宮。
  2004年,季國忠率先在省建設廳查到了明遠樓的數據資料。他很快在2005年花了兩個月時間,製作出明遠樓的仿真模型。當年,他把望江樓、紅照壁以及明遠樓等模型放在人民公園的花展上展出,吸引了不少老成都。上世紀50年代曾在明遠樓工作的一位老太太尤其激動,她打開模型的一扇窗戶告訴季國忠自己在哪間辦公室工作過,對季國忠逼真的複製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季國忠發現,四川大學在1916年曾經從成都的南校場遷入市中心的皇城。當年成都明皇城的主城樓上,曾經高懸『國立四川大學』的牌匾。因此,他在製作主城樓的模型時,把這塊牌匾也加了進去。結果好幾位畢業於四川大學的學生見到模型都感嘆:『原來四川大學曾經這麼威武過。』
  季國忠說,明皇城在清代以後,曾被改為貢院,明遠樓後面的兩側,修了不少考棚。民國以後,這些古老的建築就被漸漸拆除。上世紀60年代,明遠樓被拆,成都從此再無明皇城。
  模型很環保
  廢紙變成藝術品
  讓人驚訝的是,季國忠完成的一個個堪稱藝術精品的模型,竟然全部由廢紙做成。他指着『望江樓』介紹:『支撐用的廊柱、屋頂的琉璃瓦是由紙棍做的。厚重的基座,是紙板。牆壁是A4白紙。就連飛檐之下懸掛的風鈴,也是先搗爛紙漿,然後放在模型里鑄成。』季國忠說,『望江樓』惟一使用到的化學材料,是糊紙棍時用的膠水,以及讓紙硬化的環保膠。如果論材料費,一座『望江樓』做下來還不到10元錢。
  其實,季國忠剛開始也並沒有想到用紙來做模型。在幾年前複製明皇城主城樓時,他理所當然地使用了木板搭建城樓。『可是木材相對較貴,而且要求設計者能夠熟練使用木工。在製作一些精細的結構時,連我這個老木匠都覺得切割木板相當費力。』
  怎樣才能很簡單地操作?有一次,季國忠卷着報紙的邊角思考模型的搭建,無意中手中的報紙捲成紙棍。『這個紙棍能不能替代木柱?』他靈光一閃,立馬翻出舊報紙按尺寸搓成紙棍,糊上膠水,然後再刷上環保膠使其硬化,他發現雙手使勁也很難將其折斷。這個發現讓季國忠興奮了好幾天。
  很快,他用廢紙相繼做出了明遠樓、皇城、良孝忠牌坊等模型。在巍峨的皇城主樓上,還蓋了數重大殿。即使如此,模型仍然非常穩固,沒有絲毫變形。
  季國忠對自己的這一發明非常自豪。這幾年,他應邀到四川理工學院、成都美術學院教授【古典園林設計】課程,就把這個方法公之於眾。這下,學生們製作模型的成本驟減,『以前做一個模型要400元,現在只需要5元就能搞定。』
  今年初,同濟大學城市建設規劃設計院副教授苗陽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去學校客座講授古典園林建築結構的課程,季國忠欣然答應。他打算做完明皇城的模型,就前往同濟大學授課。他認為,現在熟練地掌握着中國傳統建築修建技術的是散落民間的老匠人,從事建築藝術的學生,反而對傳統的建築藝術越來越陌生,『我希望通過仿真模型,向他們直觀地灌輸中國建築藝術的魅力。』
來源:四川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