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民出版社
閱讀提示 這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長女王東明百年追憶。 王東明1913年出生之前,王國維先生已育有4個男孩,也育有過4個女孩,但4個女兒都夭折了,王東明算是長女,因此最得父親的寵愛,說這個女兒『是米里撿出來的一粒谷』,很是難得!書中對於大師的清華軼事及自殺之謎均作了深度的記述。本報今起連載其中部分章節,以饗讀者。 大師人生的四個時期 我的家鄉是浙江省海寧縣。父親王國維先生,生於1877年農曆十月廿九(陽曆12月3日)。他的童年頗為孤獨,4歲時,生母凌氏不幸病故。當時他的姐姐蘊玉才9歲,本身還沒有自主的能力,但已能照顧弟弟。 父親11歲前,祖父一直在外地謀生,因此,他自幼依賴祖姑母範氏及叔祖母撫養,形成他『寡言笑』的個性。 父親7歲入私塾讀書,11歲時,祖父奔喪歸,遂留在鄉里,日夜課子就讀。家有藏書五六篋,除【十三經註疏】為父親兒時所不喜外,其餘的書,每晚自塾歸,祖父必口授指畫,深夜不輟,詩文時藝,皆能成誦。祖父還教他駢文及古今體詩,為父親日後研究金石、詩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父親16歲時考中秀才,與褚嘉猷、葉宜春、陳守謙三君,並稱『海寧四才子』。 父親喜好看書,可以說是嗜書如命,因此他能博覽群書,不受一家學說之牢籠限制。但他對於刻板的八股文卻興趣不大,因此父親在18歲、21歲時兩次鄉試不中後,也就不再熱衷於仕途了。 1898年,父親22歲那年,汪康年、梁啓超等人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同學許默齋掌書記,因事返鄉,請父親代理他的工作。父親遂前往【時務報】工作,雖然薪水甚微,但此行卻是他一生事業的開端。 到上海後,父親自此學日文、英文,接觸西方的哲學、科學,研究戲曲、詩文、金文、甲骨文。終其一生,他不斷地讀書、研究、寫作,直到過世,從沒有停止過。 近期研究父親思想的學者,認為他的生活和思想發展大概分成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877年至1898年):這是22歲以前的少年時代,接受傳統的教育,也可以說是接受舊學的時期。 第二個時期(1898年至1911年):從家鄉到上海。他學習了康德、叔本華等德國哲學家的思想,努力將自己學到的新思想與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相結合。因此在文學創作,特別在美學上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這是研究文學和美學的時期。 第三個時期(1911年至1923年):辛亥革命後,退避到日本,全力鑽研中國古代文化,尤長於古代史、甲骨文、考古、音韻之學。前半段在日本研究;後半段回上海,在英籍猶太人哈同辦的學校中教書,編雜誌,取得學術上的豐收。這是學術研究成熟的時期。 第四個時期(1923年至1927年):從上海到北京。當了退位的末代皇帝的文學侍從,但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在清華大學國學院當導師。在清華園的文化環境中,對學術做了多方面的開拓。這是學術研究的豐收時期,也是他人生的頂峰。 王東明 來源:楚天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