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山西綿山清明文化節進入第二天,文化節的重頭戲――寒食(清明)文化學術研討會如期舉行,研究歷史、民俗、倫理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岸學者齊聚綿山,針對慈孝文化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出席了研討會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建議綿山連辦三年慈孝文化的論壇,慢慢積累出效應。許嘉璐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孝文化以及道德的復興,還處在一個困惑、蹣跚、很艱難的時段。今天傳統文化斷斷續續,雖沒徹底斷掉,但是培養人的人才很缺失,培養人五十年才能成規模,因此真正復興成爲一個文化強國至少需要50年,一方面,專家學者們應當繼續坐而論道,影響社會部分的人,另一方面,任何時代的文化振興都要靠政府,我們還是要期待教育改革、體制改革。 本次研討會有將近20名嘉賓代表作了演講,主題圍繞『清明文化的當下價值』、『介子推與清明文化』、『慈孝文化與道德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古代民間信仰』等。 介子推是清明節慈孝文化的代表人物,與會專家們對這一形象展開了熱議。 西北大學教授劉寶才開宗明義的提出不要把介子推神化。他認爲不應當把介子推改造成爲一個道德模型,一個完美的不可複製的象徵。而應當把他改造得更有人性,易於學習效仿。如果把歷史人物變成一個僵死的道德模型,那麼他也就失去意義了。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方兢則直言介子推是一個文學人物,不是歷史人物,而優秀傳統文化對道德自律的作用有限,更重要的是制度和體制的變革。 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程原生建議,探索介子推的文化意義和價值不應狹義局限於故事典故,文化傳承模式也應與時俱進,文化表述方式可以更具有時代感,適合於兒童、學子等不同文化群體。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傑對介子推進行了客觀評價,認爲現代人不一定非要去學古人行孝的做法,對孝的文化要有具體的、科學的、辯證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爲當下所用,真正的成爲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於提倡慈孝文化的現實意義,專家們也暢所欲言。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朱小健批評了現實中的『代哭行孝』等商業行爲,因爲它已經脫離孝和掃墓祭祀的理念,呼籲大家重新提倡【論語】中的孝。 台灣『中研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鴻森教授也指出,隨著家庭結構的轉變,小家庭的經濟壓力使得孝變得不那麼天經地義,現代社會中孝行常常成爲一種負擔,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挑戰。 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初慶認爲,社會和諧的基礎還是要回覆到孝慈的傳統上。他將孝慈從親人之間的關係擴展到家族乃至國家層面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認爲,孝與慈雖然最初發自於個人的感性,但它與群己間的相處也有關聯。根據一個人在行爲當中是不是遵循孝跟慈,可以判斷出此人是否是善者,這樣有助於人們進行理性的判斷。 山西省作家協會成員董大中否認了孝是封建倫理道德。現在肯定孝、提倡孝,不是『向傳統回歸』,也不是『重建傳統的孝道』,而是在新的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下,以正確認識孝道、正確執行孝道爲前提,豐富完善人類的生命哲學,豐富完善人格修養,豐富完善中國人的價值觀,這是現在提倡孝道的意義。 對於如何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重新發揚孝文化,專家們各抒己見,獻言獻策。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原宣傳部部長、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認爲,清明節的價值取向是提升生命的意義,清明要建設家庭文化,因爲家庭文化是滿足這種價值提升很好的載體,也可以讓清明精神能夠擴展開,擴大它的容量,擴大它的平台。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陸昕教授也贊同家庭教育能促進慈孝文化的重新回歸。 北京北方道德研究所的王新宏教授總結了長期的實踐工作經驗,坦言體制內教育仍是文化傳承最有效的方式,特別是通過教師培訓有效地帶動了中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不過民間的普及推動工作對中華文化、中華美德的傳承也是至關重要。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摩羅指出,文化復興必須以本土文化資源爲基礎,由於教育的原因,中國的傳統文化曾經中斷,變成了『專家之學』,西方文化大行其道,所以必須用國家的力量推廣民族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文化資源自覺,文化價值自信,文化權力自強』。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張本楠教授通過接觸西方教育人士,發現對於孝的文化,中國人跟西方人的理解完全不同,但中國孝的觀念在現代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考慮吸收西方人人平等和尊重個人的價值觀。 本次研討會還邀請了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副教授楊若薇、台灣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林登順、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胡振宇、台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授汪中文、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喻靜、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博士後王文娟、【炎帝神農文化】雜誌執行主編樊友剛、【隨州日報】記者部主任許享紅等專家圍繞著孝文化發表了主題演講,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小健稱發言成果將集結成冊出版,並宣布清明文化學術研討會圓滿落下帷幕。 來源:中國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