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李耀申28日在此間針對此前出現的『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虛假鑑定問題表示,今後將根據文物法的要求,推動建立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 李耀申坦言,由於中國尚未建立文物鑑定資格管理制度,鑑定資格准入和鑑定行為監管體制尚未確立,加之鑑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存在受利益驅使隨意開具鑑定證書的現象,導致社會輿論對『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虛假鑑定問題反應強烈。 他表示,今後將從五個方面進行相關管理:一是根據文物法的要求,推動建立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二是加強文博行業道德制度建設,研究修訂【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三是協調建立相關部委聯合管理工作機制;四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研究制定【文物評估認定條例】;五是加強對媒體有關文物節目、欄目的管理,提倡宣傳普及文物鑑賞知識類節目,限制文物估價類節目,禁止在節目中進行文物交易。文物部門可在專業人員、文物資料等方面對媒體提供支持。 針對拍賣企業『拍假』『假拍』的問題,李耀申表示,國家文物局和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將繼續努力做好文物拍賣企業的審批管理工作。整頓行風行規,建立健全文物拍賣專業人員責任制,嚴格文物拍賣標的的報審、備案等工作;嚴格進行文物拍賣經營資質許可工作,及時開展文物拍賣經營資質有效性查驗;配合各地工商、公安、稅務部門做好對文物拍賣企業涉嫌商業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工作,加大處罰工作力度;大力開展文物拍賣專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探索開展文物拍賣專業人員資格管理;支持、引導、推動文物拍賣行業協會組織建設,加強文物拍賣行業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記者 應妮)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