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嗜茶天子宋徽宗的『才』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4-20 00:05|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98|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報 

摘要: 中國封建時代帝王們都喜歡喝茶。但要問哪一位帝王品茶水平最高,一會半會也很難求證。可根據歷史記載,御筆著茶書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當得糟糕至極、朝政腐朽黑暗的藝術天才宋徽宗趙佶。     筆者認為,700 ...
中國封建時代帝王們都喜歡喝茶。但要問哪一位帝王品茶水平最高,一會半會也很難求證。可根據歷史記載,御筆著茶書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當得糟糕至極、朝政腐朽黑暗的藝術天才宋徽宗趙佶。
    筆者認為,7000字的【茶經】和洋洋萬餘字的【續茶經】,就其語言精練程度遠不及宋徽宗趙佶的【茶論】(又被人稱之為【大觀茶論】。趙佶用不到3000字的篇幅對茶葉的地產、天時、採擇、蒸壓、鑒辨、羅碾、盞等都作了恰到好處的論述,而且見解非常獨到。
    以筆者粗淺的喝茶經驗看,【大觀茶論】中最為精彩的就是對七湯點茶法的描寫:『量茶受湯,調和融膠,環注盞畔,勿使侵茶,勢不欲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面,疏星皎月,燦然而生,則茶之根本矣。第二湯自茶而注之……周迴旋而不動,謂之皎盞。宜勻其輕清浮合者飲之。』讀罷這段文字,恐怕連自稱『愛茶人』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望塵莫及。
    但奇怪的是,趙佶作為一國之君,他的【茶論】卻沒有一絲帝王的霸氣,分明就是一位茶學大師的論道。一個被隔絕在深宮裡的『孤家寡人』,既沒有蘇東坡、陸游等『會茶』時的交流心得,也沒有范仲淹、王安石『鬥茶』時的借鑑甚至『拿來』,能作出如此精妙的【茶論】,甚至連茶具的選擇也眼光獨特,沒有對茶的專注和藝術天分是很難做到的。特別是這位『嗜茶天子』對『鬥茶』(始於五代、盛於宋元,實際上是一種評比茶葉質量和點茶技巧的方式)的總結和提高堪稱空前絕後,以至出現了『爭新斗試夸擊拂』之說。
    其實,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趙佶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他能書(著名的瘦金體)、善畫(工筆畫鳥)、通音律、懂鑑賞(愛收藏)。單從藝術造詣上看,趙佶稱得上是雅士,一個典型的『書呆子』,他連『壺中乾坤』也沒弄明白。他的『茶論』純粹是就茶論茶的『學術論文』,很難讓人從中找到『治國平天下』的『道』,甚至連東坡先生的『乳甌十分滿,人世真侷促』和從諗和尚的『吃茶去!』的人生感悟也沒有。讓這樣一個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的人來做皇帝,弄得北宋滅亡、自己客死他鄉也就在預料之中了。文/趙柒斤
來源:北京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