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莫言熱』很難向『文學熱』轉化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4-23 00:21|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241| 評論: 0|來自: 深圳商報

摘要: 近日,在莫言的新書首發式上,莫言希望讀者不僅對他個人作品關注,更要多關注當代文學。莫言表示,希望『莫言熱』儘快過去,由『莫言熱』轉化成『文學熱』。他說:『請讀者不要把目光盯在我的那幾本書上面,應該把目 ...
近日,在莫言的新書首發式上,莫言希望讀者不僅對他個人作品關注,更要多關注當代文學。莫言表示,希望『莫言熱』儘快過去,由『莫言熱』轉化成『文學熱』。他說:『請讀者不要把目光盯在我的那幾本書上面,應該把目光放得更廣闊,我們中國當代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家,他們寫了大量非常優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從對我個人作品的關注,變成對中國當代文學整體的關注,由此引發新一輪的讀書熱潮、創作熱潮。』(4月21日【深圳商報】) 


  『希望「莫言熱」儘快過去,由「莫言熱」轉化成「文學熱」』,不管是莫言是在謙虛、客套,還是他說的就是真心話,反正這話讓人頗爲受用。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想法。中國有過『文學熱』,上世紀80年代文學曾經紅極一時,而莫言恰恰在那個時代嶄露頭角。我隱約感覺,假如莫言說的是真心話,那他是在嚮往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文學熱潮般的『文學熱』。只是我總感覺,『莫言熱』和『文學熱』並非一個溫度,你讓它們如何轉化呢?


  那個時代的文學熱潮,來源於長期文學乾旱之後的饑渴和渴望,是歷史狂潮推動的,幾乎每個人、不管你懂不懂文學都不自覺的被這股潮流推動。那個時代的人,心中普遍留有過去造成的傷痕,內心極度希望反思過去的歷史,再加上文學饑荒造成的思想飢餓,渴求文學甘霖的澆灌成爲一個時代的需求。而僥倖度過災難的作家、有志於書寫那個時代的作家恰如其分的填補了現實讀者以及潛在作者們的需求。所以,『傷痕』、『反思』及『尋根』等小說形態,朦朧詩等新興詩歌樣式,都應運而生。由略顯青澀的【班主任】、【傷痕】,到很成熟的【芙蓉鎮】、【沉重的翅膀】,再到北島、顧城等人的詩歌哲理思考,成爲那個時代人們追捧的對象。


  而今天的『莫言熱』,是國人見識了外邊寬廣的文學世界之後對中國當代文學重新審視的結果,是國人壓抑了多年之後『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心態的宣洩,是國人現代追星思維下的條件反射,甚至是商業化、網際網路發展的產物。與文學的關係似有似無,若隱若現。它的熱,不是單純的對文學的溫度,更多的是一種對個人的崇拜。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熱潮是歷史與文學結合的產物的話,那今天的『莫言熱』顯然要複雜得多。相對而言,今天的『莫言熱』顯得有些別樣的『理智』,很難被人爲轉移方向;而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熱潮,則顯然要狂熱得多,更顯得理想化。


  平心而論,今天的很多文學作品放到那個時代的話,一樣很出色;而那個時代的一些作品,放到今天的話,會顯得很粗糙。比如【班主任】、【傷痕】、【於無聲處】,它們的局限非常明顯,但它們卻適合那個時代。


  時代不同了,人也不同了,想再回到那個年代的瘋狂已經很難很難。所以,想讓以對個人的崇拜爲主體的『莫言熱』轉向對文學熱切的追捧,顯然並不現實。因爲,假如他們是水的話,盛水的容器下面並沒有乾柴和火焰,『莫言熱』和『文學熱』並非一個溫度,一個是90度,一個是100度,沒有熱量的話,他們幾乎無法轉化。誰來加熱呢?難道僅憑莫言的一句話?
來源:深圳商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