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幸福? 休閒時間較少,意味着什麼? 社會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顯示,休閒時間充裕有助於提升幸福感,而休閒時間少,過於忙碌,會降低幸福感。 本次調查顯示,在我國現階段,幸福感主要由收入決定,同時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休閒時間、健康狀態、婚姻質量等)。這種幸福感的收入決定論迎合了目前中國經濟的工業化特點,但從休閒等其他影響因素的分析上,也可以看到未來中國人幸福感的需求走勢。 根據調查,休閒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休閒之城)是:貴陽、海口、廣州、杭州、拉薩、成都、重慶、太原、福州和長沙。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是:拉薩、太原、合肥、天津、長沙、呼和浩特、石家莊、濟南、銀川、重慶。 可以看出,休閒時間多進而幸福感也強的城市占了四席:拉薩、重慶、太原、長沙。這四座城市,幸福感之所以躋身前十,除了由其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決定外,市民擁有較為充分的閒暇也是理由之一。 另外六座休閒充裕的城市沒有進入幸福十強,主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和個體因素(健康狀況、情感質量等)拉了後腿。 在此,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十大休閒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八席,這些城市環境優美、服務業繁榮,展現出很好的休閒經濟特點,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力大。二是,十大幸福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了七席,這些城市最近幾年GDP增速顯著,收入帶動幸福,實現了短期內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幸福互相促進。在一定時期內,北方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將緊密和收入提高掛鈎,但是,幸福感提升的幅度將越來越受休閒、健康、情感質量等因素的影響。 本次調查顯示,在感覺『很不幸福』的受訪者中,有19.31%的人沒有休閒時間,而在感覺比較幸福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4.52%。同時,引領經濟增長的產業也需要向服務業調整,方能保證增長的平衡和質量。 年收入10萬元是休閒門檻 忙碌的城市總有一些共同點:外來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興旺、城強民富、跳槽現象頻繁、品牌消費流行、交通事故多、排隊多、人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堪憂等等。而閒暇的城市卻各有各的姿態:一張八仙桌,一壺濃綠茶,樹陰下、門庭間,麻將、棋牌,是很多南方家庭居家旅行的必備單品,哪怕吃吃喝喝都是工作的狀態。慢節奏的生活,不等同於遊手好閒,當然也未必就是『有閒有錢』。 根據『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數據顯示,休閒時間較少,也就是最為忙碌的地區集中在遼東半島、長三角和京津地區。這些地區也是當前經濟發展較快、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 從這個分布看,閒暇經濟研究中的『閒錢悖論』(有閒和有錢不能得兼、收入高的地區通常休閒時間少)表現得較為明顯。尤其,人均收入處於國內頂端的北、上、廣的休閒時間在所有343個受訪城鎮中的排名十分惹眼:北京的休閒時間排239位,上海排177位,成為中國最忙碌的城市之一,廣州的表現勉強及格,排第95位,成為在休閒和收入上較為均衡的城市之一。 休閒,是對工作的替代,是種比較昂貴的商品,需要用收入來購買。在收入水平沒有越過『休閒門檻』之前,在社保水平沒有達到『休閒安全線』之前,人們無法實現『有閒有錢』的和諧狀態。人們只能犧牲收入去換取休閒,或是靠減少休閒來獲得更高的收入。 本次調查證明,年收入10萬元大概是收入上的『休閒門檻』所在: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較低收入人群中,12.01%的人沒有休閒時間,休閒時間在1~2個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而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較高收入人群中,只有5.87%的人沒有休閒時間,休閒時間在2~3個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休閒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高達33.87%。 本次調查中,70%的受訪者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也就是說,大部分國人依然處在『閒錢悖論』的掙扎之中,並無法保證同時擁有高收入和高閒暇。 如何擺脫這種掙扎,如何實現自由和快樂。閒暇經濟理論指出:第一,在工業化後期,經濟增長的收入分配調整和社保提升勢在必行,這是對閒暇的基本保障;第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生活方式的轉變來配套,積極健康的閒暇活動能高效地積累人力資本、營造優良的制度氛圍、提高國民的消費動力、激發原創的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此類生活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微觀基礎和活水之源;第三,學會工作,更要學會休閒、學會生活。 『閒暇經濟』將成為文化發展的先導,成為『生活引領經濟、自由激發創新』的新經濟形式。這種新經濟的表率,就是遙遠而美麗的北歐地區。該地區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國家群,北歐五國的人均收入在最近20年穩居全球的前二十名,同時,北歐人的休閒時間和休閒活動也走在全球的最前列。這是一個典型的『有閒有錢』的社會。北歐人用更少的時間,獲得了更多的收入,玩得更多,掙得更多。 國人的休閒時間不夠充分,但更讓人遺憾的是在閒暇時間內的休閒安排。 調查顯示,國人最熱衷的休閒活動是『看電視』和『上網』,這兩項選擇並不受人口統計特徵的影響,表現出穩定性和全民性。同時,體育健身、學習培訓、社交娛樂的從事比例很小。被動而消極的休閒活動,占據了國民大多時間,大眾休閒時代仍未到來。 看電視和上網這類活動,在閒暇經濟學研究里,都算是相對被動型的休閒活動。而當一個社會休閒活動單一,且多是從事這種被動型的休閒活動,不利於提高從事者的效率,不利於激發創新思維時,我們通常認為,大家患上了『休閒病』。 如果說這幾十年,中國人激發出了無窮的工作熱情,學會了如何工作、如何掙錢的話,那麼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該學會如何玩,如何花錢的時候了。有一種說法是,不會玩的人,就不會學,這是閒暇經濟研究的一個真理性命題所在。(中國經濟周刊)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