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免費引發的爭議
上周三,當當網宣布,除少數品種外,其他電子書均免費下載,一時引發免費下載潮。很快,京東商城在第一時間緊急上架5萬本電子書,並打出了『免費誰沒有?好書你沒有』的口號。 這股熱潮一直持續到上周五24時。『當當網這次活動,我覺得更多的是在培養讀者閱讀電子書的習慣,讓電子閱讀更加深化。』當當網聯合總裁李國慶如是說。 面對讀者的熱情,作為電子書內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卻認為,大部分讀者的參與和閱讀本身並無多大關聯。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陳新文說:『電子書免費下載一時引發眾人的關注,更多是一種從眾的心理使然。你下了,我不下,我覺得吃虧,就像人們見着排隊都要排一樣,這還是一個網絡排隊的心理。』據他分析,免費一結束,電子書買賣還是一切照舊。 更有甚者,認為此舉於出版業不但無益,而且有害。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中作華文數字傳媒公司總經理劉方謂之『出版行業今年以來最大的侵權事件』。據劉方介紹,免費第一天的上午,他就接到近10位作者的來電,他們對當當網的免費行為表示極大憤慨。此後,作家出版社進行了積極取證,並保留用法律手段保護作者及自身權益的做法。最後,作家出版社的近千本電子書已於上周三中午全部下架。 中國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錫培也表示,『這次電商完全越權了。』『除非它們為版權方提供所有電子書的保底費用,噹噹和京東沒有免費的權利。』 平台定價的風險 『電子書的定價權,理論上應該掌握在內容提供商手裡。』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對記者表示。 前幾日,出版商沈浩波對三大網店『說不』,多多少少凸顯了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出版內容提供商的傳統出版社,相較網絡銷售平台顯現的弱勢。 還以紙質書為例。『有的書,噹噹售價,比社內的折扣還低。我們編輯都願意從噹噹進貨。我們太軟弱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傳統出版人對記者表示,『軟弱的同時,也表明了出版社最初對數字出版的預期不高。』 近兩年,自從2011年京東商城圖書驚世駭俗的『6・18』折上5折促銷活動開始,電商圖書的價格戰越打越酣。今天,讀者再也不會認為新書5折是個很低的折扣。『書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據記者了解,出版社現在已經有了『專為折扣降價而設計』的圖書。『對讀者來說,花16塊錢買一本8折書和22塊錢買一本五折書,哪種心理感覺更好呢?』 為何,傳統出版社會對網上銷售平台如此依賴?按某出版企業高層的觀點,她的營銷觀是,『一本品質一般的書,通過技術操作,可以以一定成本拿到良好的榜單位置,並極大拉動銷售,說不好就成了暢銷書。這話無疑能令那些為銷路苦惱的編輯們眼前一亮』。由此可見一斑。 對紙質書的定價權控制如此,電子書免費下載便來得不那麼出乎人意料了。 只是,百道網CEO程三國稱,『在電子書市場種種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電商平台自作聰明地大打電子書免費戰,這聲吆喝僅僅博得了讀者歡心,對於打破電子書市場僵局則有害無益。』 有出版人質疑,電子書免費,跟紙質書低折扣一樣,是一種低水平重複浪費社會資源的惡行。『在電商憑藉物流優勢和價格補貼打垮實體書店、零售賣場的同時,頁面資源都被銷量拿走。買榜售書商家拿錢心安理得,出版者拉動銷售造成圍觀興致勃勃,最後的成本,還是都攤到了購書讀者身上。大促大銷、小促小銷、不促不銷的現象,讓圖書這種精神產品的傳播偏離了內容質量,成為了資本遊戲的受害者。』 出版人畢羽為之喟嘆:『價格不一定完全體現價值,但一定能體現出商品被需要的程度,當書價變成了白菜價,甚至免費了,我們是不是不應在乎自己產品的內在價值,不計其生產成本與實際售價的背離,來培養起一群定位錯位的上帝?』 舊的出版秩序 據程三國介紹,目前,出版社主導的電子書定價大約為紙質書定價的10%左右,而國外電子書往往是紙書定價的50%至70%。由此可見,電子書獲得盈利似乎更遙遠。 『國內出版界,大多還沉浸在對舊的出版秩序的想象里。』中國數字出版機構『唐茶』創始人李如一稱,電子書在中國最初的形態,直接影響了公眾對電子書價格的認知。『為什麼大家一定要求電子書定價比紙質書便宜呢?大約十年前,大家開始自製電子書,以分享的名義上傳到網絡。當個體行為變成集體行為,公眾便有了「電子書可以免費」的認知。其實,這是侵權的。』 的確,在中國,電子書從出生到成長,一直困頓重重。周錫培坦陳,國內的版權政策並不利於數字出版。據介紹,傳統作家和出版社簽約一般是兩年至5年,10年絕無僅有。目前,中國少有電子書、紙質書同步首發的情況,『一本電子書往往尚未上線,版權就已到期了。』 程三國稱,很多出版社因對電子書市場缺乏信心,並未將新書或者優質作品製成電子書。 據記者了解,對電子書內容進行匯聚、整合和推廣,是傳統企業和數字出版企業一直努力為之的事情。現在,幾乎所有的傳統出版社都已經有了專門的拓展數字出版的部門。甚至中國出版集團開始搭建自己的數字出版平台,譬如『大佳網上書城』。只是現狀,不容人樂觀。在周錫培看來,電子書市場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缺乏真正有效的市場開拓行為。『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家傳統出版社從中盈利。』 與此同時,『京東』電子商務平台,現已開始撇開傳統出版商,啟動了電子書的直接出版業務。但記者同時獲悉,在數字閱讀領域,電商難敵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也是一個事實。 劉方注意到,在中國移動閱讀排名前100位的圖書中,95%來自網絡文學或原創作品,來自傳統出版社的圖書僅有5%。而電商平台銷售的恰恰是這些傳統圖書的電子書。而現在能賺來流量的網絡原創的小說品質,讓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深感憂慮。『好多都是泡沫。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質量的閱讀。』潘凱雄有時甚至犯難,這些數字出版物賺來的利潤,是否就是流量的事而已,『關出版什麼事呢』? 新的定價模式 在國內出版界對『免費下載』哀聲一片的時候,記者了解到,這一局面,在中國正日漸被打破。記者從旅行系列圖書Lonely Planet顧問李小堅處獲悉,今年他們推出該系列新品種紙質書的同時,也將在年內推出電子書,『前後時間上只相差兩個月』,而且『電子書和紙質書同價』。就此,李小堅頗為自信。『出版畢竟是內容經濟,值錢的是核。閱讀介質只是外在的殼。』這已經不是個案。 中國數字出版機構『唐茶』,更是『內容不能廉價』的擁躉者。『我不抗拒紙質書價格比電子書高。』『唐茶』創始人李如一表示。『在大家普遍的認知里,電子書沒有倉儲成本,沒有印刷成本,理應比紙質書賣得便宜。但大家忽略了其他成本,譬如內容的推送成本。』據介紹,在美國,所有Kindle的用戶,都免費使用3G網絡,產生的流量費用全部劃歸作者。也就是作者每賣出一本書,他的收益里,要被扣除讀者獲取此書的流量費。 『唐茶』在數字出版界有過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喬布斯傳】。李如一稱,該書電子書定價只比紙質書定價低25%左右,為45元人民幣一冊。『當然,這個定價與外國版權合作方西蒙・舒斯特的要求有關。』但迄今在華兩萬的銷量證明,較高的定價,並未導致【喬布斯傳】電子書的滯銷。 在『唐茶』的定價模式里,有一模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階梯定價』。『一本書,最開始只有五篇文章,按照傳統出版模式,這難以成書,但對電子出版而言,這一限制不存在。該書最初定價6元;第二版內容增加,已經購買者可以免費更新,但第二版定價就會高於6元。也就是說,考驗讀者的眼光,出手越早,獲取此書越便宜。』 『我無法評價同行的行為,但我知道,並非低價和免費,才是更受歡迎的方式。』李如一對記者表示。『這在美國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大家看亞馬遜上的英文書就會發現,現在不少書紙質版和電子版同時發布,有時Kindle版的定價還更高一些。』 文/本報記者 朱玲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