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誰是張愛玲的知己?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4-26 23:34| 發佈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396|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報

摘要: 因為不懂得,所以不慈悲      對於『張迷』們來說,在這個春天裏,最重磅的消息,莫過於夏志清出版了【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新書公佈了張愛玲給夏志清的118封信(還有夏給張的信16封半,共135封),其中32封 ...
因為不懂得,所以不慈悲 
    對於『張迷』們來說,在這個春天裏,最重磅的消息,莫過於夏志清出版了【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新書公佈了張愛玲給夏志清的118封信(還有夏給張的信16封半,共135封),其中32封是首次公開。從數量上來講,這本書已經超越了之前2008年莊信正出版的【張愛玲來信箋注】(84封)和2012年蘇偉貞出版的【長鏡頭下的張愛玲】,甫一上市,便被媒體冠以『張愛玲書信集大成者』的稱號,一時引起不小轟動。張愛玲給夏志清的來信並不是第一次被公開,1997年台灣【聯合文學】雜誌做紀念張愛玲專題特輯,這些信件經夏整理後被連載,自1997年4月開始,至1998年8月連載到第100封時,夏志清有其他事情,暫停了連載。2002年7月,夏志清又發表了第101、102、103三封信,之後【聯合文學】主編工作變動,不了了之。
    作為近二十年來受關注度最高的華語作家之一,張愛玲仿佛已經成了一個被消費的文化符號,評論者們拿着近些年不斷挖掘出版的張愛玲文字大做文章,連微博上的營銷賬號們都愛好常常在一通不知所云的語錄之後加上『張愛玲』的名字,仿佛女作家已經搖身一變,成了當代陸琪。而當年和張愛玲有過隻言片語鴻雁往來的人們,當然更加按捺不住,連那位曾經因為撿張愛玲的垃圾而如過街老鼠一般被打過的女作家,都再次出版了她作為『張愛玲鄰居』的故事。夏志清先生作為早期將張愛玲挖掘出來的『伯樂』,其在『張學研究界』的地位不言自明,在這個時候出版張愛玲和自己的通信,究竟為了什麼呢?夏志清夫人王洞認為,最終的集結成冊,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場大病有關:『當時,他就說,我哥哥的信放在哪兒,張愛玲的信放在哪兒,好像在跟我交代後事……其實,我想就是他年紀大了,應該出這麼一本書。』而夏志清在接受【南都周刊】的訪談時,則說:『當時沒有想到出書。But I knew how great she was(但我知道她有多偉大)。我說她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She’s the greatest Chinese novelist(她是最偉大的中國小說家)。當時沒有人這樣講過,只有我一個人。你可以講張愛玲重要,I am重要too。』
    不過,翻開這些故紙堆,你所能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生疏感。張愛玲對夏志清,當然比不上對於宋淇夫婦的親熱真誠,令人吃驚的是,甚至比不上莊信正和張愛玲的友誼。公開披露的118封來信中,1972年似乎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自1963年5月(之前的信件缺失)至1973年12月,短短十年時間,張愛玲給夏志清寫了59封信;1973年12月至1994年5月的最後一封信,21年間也只有59封信。這也許是因為之前的十年,張愛玲在工作上和夏志清的往來更多,王洞覺得,是因為那時候,張愛玲要求夏志清幫忙找工作:『張愛玲在美國的工作大都是夏先生給她找的。她到Radcliff(當年的哈佛女校)也是夏先生叫她去的;然後她到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接莊信正的工作,也是夏先生介紹的。』
    雖然夏志清一再強調張愛玲『每信必問候王洞、自珍』,也記得『我愛吃西瓜,王洞愛吃洋芋沙拉』,但這不過是張愛玲慣用的客套話,她給蘇偉貞、莊信正以及其他任何人的信件結尾都會硬邦邦地問候家人或者祝福身體健康,這似乎像她的『此致敬禮』。最令人尷尬的莫過於自1984年10月26日以來,張愛玲因為所謂的『蟲患』一直搬家,三年沒有給夏志清寫一封信,他寫給她的數封信,也沒有被拆開,儘管夏對於張『剩下的時間,只夠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為』這一解釋表示『心酸』,但還是耿耿於懷地批註道:『這三年她倒每年給莊信正寫一封信。』(當然,這也許是代為批註的王洞的感想。)所以,王洞在看了莊信正和張愛玲的通信之後,雖然強調『與宋淇夫婦相比,張寫給莊信正和夏先生的信都沒有什麼感情』,但也不得不承認,『莊先生是她晚輩,他們見面見得比較多……她到洛杉磯後,又照顧她生活。所以她對莊先生好一點。莊先生也經常寄點書啊報啊給她看。』
    的確,張愛玲在寫給莊信正的84封信中,有一大半都是瑣事求助和工作往來,但細心的讀者還是會被1973年8月16日信中的那句話所打動:『你是在我極少數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裏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樣,不過就是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諒解。』張愛玲和莊信正之間,並不是夏志清夫婦認為的、僅僅『見面比較多』的關係,莊信正當年追到後來的夫人楊榮華,張愛玲『功不可沒』,因為莊信正曾經請張愛玲簽名送給楊榮華兩本書,這份別致的禮物打動了『文藝女青年』的芳心,兩人終成秦晉之好。除此以外,莊信正似乎更為懂得張愛玲的心思,在許多小事上,他處理得非常謹慎,比如受妻子之託向張愛玲要照片的時候會妥帖地補一句『但您手邊未必有』(最終張愛玲還是送了照片);比如從來不泄露張愛玲的地址和電話,莊信正介紹的朋友林式同也是一樣,張愛玲在信中特地表揚『不愧是你的好朋友』,雖然她用錯了『一丘之貉』這個成語。在地址保密這件事上,夏志清似乎不大做得到,以至於張愛玲有時會故意向夏隱瞞自己的地址,或者索性托莊信正代為轉交東西。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夏先生豪爽而直率的性格,在這本【通信】的批註中,還泄露了許多和自己有關的八卦,有名有姓有細節,不知道那些被牽累到的女主角們,在看到此書時,會不會有『躺着也中槍』的感想。而掩卷後的最終一嘆,還是覺得,崇拜者、伯樂和知己,終究還是不同,宋淇夫婦在與張愛玲交往的四十年間,只寫過三篇記述張愛玲的文章,其中還包括為張愛玲文集做宣傳的【私語張愛玲】,更多的時候,宋淇以『林以亮』為筆名寫作,為的是免得與張愛玲牽扯關係,『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句話,也許真的只有知己才能做到。
來源:北京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