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政協委員:文化遺產保護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頭戲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26 15:43|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233| 評論: 0|來自: 新民網

摘要: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針對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建議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方面應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市場監管,保護民間文化權益,促進文化 ...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針對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建議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方面應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市場監管,保護民間文化權益,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四川日報 2012年3月12日)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從何處着手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基石,筆者認為,文化遺產保護當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頭。

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說,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就是保護一個地方文化的基因。是的,既然是文化遺產,就無論是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歷史文化發展的『根』,我們後人當強化保護文化發展『根系』的意識,以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保護好文化的『根系』,只有『根系』發大了,文化產業這個『枝葉』才能繁茂。

文化遺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人們破壞、遺忘和丟失掉,除了遺憾就別無他法。所以,國人當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產之重要和緊迫。歷史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離開歷史文化談文化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只有保護好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DD文化遺產,以此為基礎,發掘其本質內涵,尋找其與現代文化發展的對接點,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充實和豐富現代文化內容,推動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搶救更加緊迫,由於歷史原因、地域差異、民族習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在漸漸的遺忘和消失。尤其是好多民間藝術文化,隨着廣播電視『村村通』、電影進村、文化下鄉、遠程教育等工程在廣大農村的普遍實施,在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充實的同時,民間藝術文化在自然消失。隨着時間的推移,文化傳承人亦寥寥無幾。故此,非物質文化遺產DD民間藝術文化保護當引起國人的重視,抓住文化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趕緊保護和搶救,否則,將失之惜也。

趙正群(作者單位:四川古藺縣民宗局)


來源:新民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