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閻崇年:故宮絕非空殼 寶貝都被運到台灣是誤解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23 15:16|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337| 評論: 0|來自: 四川日報

摘要: 2月24日,78歲的清史專家閻崇年攜新作【大故宮】再度出山,第4次登上【百家講壇】,通過60講為廣大觀眾全景呈現一個宏偉瑰麗、價值連城的故宮。【大故宮】一套3本的同名書籍,也將陸續推出。    作為中國紫禁城 ...
2月24日,78歲的清史專家閻崇年攜新作【大故宮】再度出山,第4次登上【百家講壇】,通過60講為廣大觀眾全景呈現一個宏偉瑰麗、價值連城的故宮。【大故宮】一套3本的同名書籍,也將陸續推出。 
  作為中國紫禁城協會的副會長,閻崇年研究故宮已經長達50年。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民間有一種看法,認為故宮裡價值連城的寶貝,都被運到台灣去了。但是在他眼裡,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故宮絕非一個空殼,而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聖殿,它的價值,無論怎麼估價都不算高』。
  開講故宮如履薄冰
  為了這次開講【大故宮】,他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裡,收集整理了幾億字的文字資料,多次徒步故宮實地測量和考察。 

  記者:你曾三度登上【百家講壇】講明清歷史,這次開講【大故宮】的緣起是什麼?
  閻崇年:5年前其實就有一個想法,希望能全景呈現故宮的精華,拓寬公眾了解故宮的視野。為此,著名出版人金麗紅還抽調了長江文藝出版社編輯,成立了『大故宮』工作室,配合我的資料收集、實地考察等工作。對於囊括了明清建築、文學、書法、繪畫、戲劇、服裝、飲食等各類優秀傳統文化的故宮,我覺得知識不夠用,此間拜訪了多位各個領域的行家。先當學生,仔細研修後再當先生,才敢講給觀眾聽。
  記者:從2008年到現在,你『消失』的這幾年都做了哪些具體的準備工作?
  閻崇年:主要是收集資料,實地考察。像前幾天播出的【午門鳳翔】,雖然只講了32分鐘,書稿7000字,但是查資料就得從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城到宣統退位,600年在午門中發生的大事情,都要查一下。然後再沙裡淘金,把資料濃縮。有時候一集故事收集了幾十萬字資料,卻必須濃縮成幾千字觀眾感興趣的。所以每錄一集,我都覺得如履薄冰。
  有一講『三希堂』,要涉及三件法帖,這就難住我了。我就看【謝安傳】等各種人物傳和學術論文,和三個書法大家的作品,去看三希堂的環境。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我還專門去看原件,這才心裡有了數。
  這次講 【大故宮】和以前還有所不同。以前主要是查閱文獻資料,而這次是把資料和實地考察結合起來,講的地方我都去過,而且不止一次。台北故宮博物院我去了至少8次。三希堂的整個碑我都看過。北京故宮有條中軸線,叫子午線,先有中軸線才修北京城,永定門、鐘鼓樓,16華里。我們曾從永定門一直走到北頭,體會這條線。故宮裡面我也考察,是分片考察,講哪塊就去考察哪塊。多次去,反覆去。希望比較全面地反映故宮全貌。
  故宮和故宮文物不可分割
  在閻崇年眼裡,故宮絕不只是一個空殼,它宏偉的建築、豐厚的藏品以及它的典章制度等,對後人而言都是無價之寶。
  記者:我們已經習慣了稱紫禁城為『故宮』,這次開講【大故宮】,『大』的涵義是什麼?
  閻崇年:當然首先是空間大。我第一次到故宮是60年以前,我惟一的印象就是『大』。那時候我們住平房、民房,到故宮一看,不得了。後來多次到故宮,漸漸知道故宮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房屋9000多間。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現存的皇宮,就以北京故宮占地面積最大。此外,我覺得故宮的價值,不管怎樣估價都不算高,它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聖殿。『大故宮』,不僅包括了紫禁城以及皇家園林、行宮陵寢,還有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文物。凡原內務府管理的範圍,都在『大故宮』內。
  記者:【大故宮】一共60講。能否透露一下你將給我們呈現出一個怎樣的故宮?
  閻崇年:我希望能把故宮的全貌呈現出來,讓人知道北京的故宮恢弘、光輝而且燦爛。這次的【百家講壇】,我設計了6條線索。以空間為序、影像為長、文化為魂、合縱連橫、史藝聯通和中正安和等方面來表現故宮的方方面面。此外,我把瀋陽故宮、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山五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納入了故宮的姻系,講述了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女皇』慈禧在紫禁城治居的歷史,這些對於觀眾拓寬了解故宮的視野很有幫助。
  記者:你通過哪些細節來證實故宮之『大』?
  閻崇年:我曾把故宮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盧浮宮等做過比較。相比之下,故宮600年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保存得如此完整,這是很不容易的。盧浮宮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後,一度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僅以面積來說,盧浮宮的面積還不到紫禁城建築面積的四分之一。凡爾賽宮的建築面積還不到頤和園的十分之一。白金漢宮的面積,也只相當於故宮的十分之一。
  另外,故宮的藏品也很豐富。經過7年的清理,現在故宮的藏品是180萬件,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有65萬件,一共是245萬件,這是個足以令人稱奇的數字。另外一個是檔案,故宮裡有1000萬件漢文檔案、200萬件滿文檔案,其中有一部分檔案是明朝末年,在原來明朝的宮紙上,翻過來形成的檔案。還有檔案有行間距,把行間距寫上字,做了記錄,這種檔案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還有很多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故宮裡發生的人和事,它的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宮廷鬥爭。這樣看故宮,就是一個立體、生動、豐富的,可觸摸的。
  有的人說故宮的東西都被運到了台北故宮,說故宮的古建築只是一個殼,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他們既不了解故宮究竟有多少藏品,也沒看到文物藏品和宮殿不可分割的關係。很多分散海外的文化和故宮的歷史文化是一個整體。結合起來研究,這一個一個的孤零零的文化,才有了生命和靈氣。
  探索永遠充滿趣味
  在【大故宮》裡,閻崇年並非死板地讀史,而是納入了很多普通觀眾感興趣的史料,讓嚴肅的話題充滿趣味。
  記者:據說光緒皇帝結婚前,紫禁城裡的太和門是紙糊的假門,【大故宮】會涉及這種八卦嗎?
  閻崇年:這個確有其事,我也會講到。光緒十四年12月15日,太和門大火,化為灰燼。但是次年正月二十七,就是光緒皇帝的大婚吉日。清制規定,大婚皇后必須經由太和門進宮,如今太和門被燒,短短42天根本來不及重修。怎麼辦?清廷就下令北京的棚匠扎彩工,夜以繼日加緊搭建,竟然搭成了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門,以假亂真,在光緒大婚時使用。所以【光緒皇帝大婚圖】上的太和門,其實就是紙糊的。這項工藝已被列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矗立在紫禁城的太和門,是光緒大婚後第二年建成的。
  記者:康熙設立南書房,主要是作為學習娛樂的場所,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鞏固自己的權力?
  閻崇年:南書房的設立是康熙的一個創造,這是軍事、行政、學問和情趣的需要。因為康熙身邊的太監沒有文化,不能同他研討經史,切磋書法,大臣也不能隨時陪伴身邊。所以乾脆設立南書房,選擇一批品德高尚、學藝有長的大臣任事專職,隨侍左右。他們中既有懂書法、繪畫的藝術家,也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的科技之才。但是侍奉皇帝並不是容易的事,他們曾經因為長時間垂首侍立,『十指欲腫』,也會因為寫派呈書籍,『終日伏案而坐,兩腳不得屈伸。』
  記者:【大故宮】聽上去是一個比較嚴肅、學術的話題,你怎樣保證觀眾有興趣聽下去?
  閻崇年:我講的時候會看觀眾的眼神,有時觀眾樂了,我就覺得大家喜歡;有時大家低頭,我就趕緊壓縮,根據觀眾反應隨時調整。另外,歷史裡很多怪癖的專用字,也儘量避免出錯。已經錄完的這20集,我盡心了,盡力了。
  嘉賓 著名學者 清史專家 閻崇年
  主持人本報記者 吳曉鈴
來源:四川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