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對於80後的關注一直是媒體和公眾的熱點。現在80後已經開始進入了30歲的門檻,到了而立之年。已經開始逐漸進入人生的中年階段的開始。現實的種種問題開始超越了想像,變得更加現實和具體。諸如結婚生子、職場發展、買房安家等現實問題對於他們也開始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而與此同時,90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將在今年的暑期畢業走向社會。中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的第一代人已經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他們的狀況和心態會對於社會的未來有深遠的影響,他們的問題和困擾也會成爲社會本身的問題和困擾。 從總體上看,在2008年之後,中國告別了百年的悲情,進入了新的社會發展階段。國家的上升和崛起帶來了新的自信,『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引發了熱議,但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期許和要求。一面是社會在邁向新的階段時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另一面是公眾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幸福感的提升。在這裡一方面三十年發展和劇烈的社會轉型中中積累的一直存在的諸如道德問題,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公眾人物的誠信問題貧富分化問題和腐敗、環境等等問題的公眾的關注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另一面是個體對於社會的要求和希望也前所未有的提高。這樣的狀況當然對於青年有相當的影響。 『80後』『90後』可以說是中國市場經濟下成長的第一代人,他們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和長輩的更多的關愛和呵護,也生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富裕的時期。他們中雖然還有一些貧困者需要社會和人們的高度關切,但從總體上看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最少受到物質匱乏困擾的一代人。因此在現在『80後』早已進入成年,『90後』也開始進入成年的時候,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的困擾是諸多新型的問題,如物質問題是對於住房的強烈的期待和房價之間的差距、高端消費品的消費渴求和現實的收入之間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惱等等,精神問題是對於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質化的苦惱之間的反差,以及對於社會的高度期待和現實給予他們的滿足之間的反差等等。同時,他們普遍的對於自己的上升的強烈期待和現實的『完成不足』的狀況之間的反差也使得其困惱具有某種普遍性。而新媒體的成長又讓他們在新的輿論空間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放大了他們的不少困惑和問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問題群』,造成了不少80後和90後的『幸福感』低迷,社會『認同感』低迷的問題。這些都形成了對於社會的挑戰。 這種狀況的持續會帶來新的問題。但在近年以來,青年所喜愛的大眾文化的創作,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我們加以重視。這其中有青年喜愛的一些影視作品,如【失戀33天】這樣的情感劇,【武林外傳】這樣的喜劇、【宮】這樣的穿越劇等等。也有電視節目,像【非誠勿擾】這樣的情感類的綜藝節目或【天天向上】這樣的知識性的趣味節目等等。這些作品既在電視媒體中傳播,也通過網絡新媒體正在快速增長的視頻資源迅速傳播。這些作品和欄目都風靡一時,爲青年所喜聞樂見。它們雖然還存在著種種不足和缺陷,也還顯得膚淺和缺少深度,但首先其對於現實的態度相當積極和正面,這些作品所表達的是通過努力奮鬥來實現自我價值和解決自身危機和困擾的態度;是接受現實的挑戰,正面面對自己的問題健康而切實的心態。其次,這些作品或欄目都在積極探索爲80後年輕人所喜愛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來讓他們能夠在休閒娛樂的輕鬆狀態中接受正面的價值,從而提升他們面對生活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今天人們常說一些作品是所謂的『治癒系』的作品。正是指的是通過一種明亮、健康的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傳播,使得年輕人在現實中遇到的多方面的問題得到一種化解和了解。當然目前出現的這些作品或欄目還未必能夠和社會的要求相適應,也還存在諸多可以提高的空間,但它們在提升青年的『幸福感』,從而增進他們對於社會的『認同感』有積極的意義,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因此,大眾文化雖然有其局限,但其對於青年的心態和生活的正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對他們更加有韌性地面對社會問題有其積極的意義。這些也需要社會給予充分的理解。事實和全球的經驗都證明,只要避免了低級庸俗,過度娛樂等缺陷,大眾文化能夠對於青年起到正面的作用。 我們常常困擾於我們的不少正面的價值在傳播方面還存在一些局限和問題。重視大眾文化在增進青年的社會認同方面的積極作用,對於大眾文化的功能和影響做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判斷,其實對於社會的正面價值的弘揚有其積極作用。(張頤武 專家博客) 來源:中國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