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淺絳彩瓷收藏由冷轉熱 未經歷大面積話題炒作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5-14 17:49|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649| 評論: 0|來自: 福布斯中文版

摘要: 新年伊始,縱覽過去一年的收藏市場,不得不說處於一個喧囂時代的靜默期。目前業界普遍認爲,收藏拍賣市場有望在2013 年下半年復甦,理由依據於對經濟形勢的預判。對於喜歡收藏器物,但倦於炒作題材,有『冷收藏』習 ...
新年伊始,縱覽過去一年的收藏市場,不得不說處於一個喧囂時代的靜默期。目前業界普遍認爲,收藏拍賣市場有望在2013 年下半年復甦,理由依據於對經濟形勢的預判。對於喜歡收藏器物,但倦於炒作題材,有『冷收藏』習性的人來講,一個靜默期比較有利於好的收藏得到發展。只是其實靜默期也並不靜默,甚至有些『冷收藏』早已由冷轉熱,比如淺絳彩瓷。

    十年前,若是收藏淺絳,先不要說是不是一種好的投資,首先不免在學術體系上就爲人所嘲笑,甚至有一種不明言的品位上的輕視。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在歷來的觀點中,晚清民國瓷器就不爲世所重。更何況是彩質輕薄容易湮磨的淺絳彩瓷。須知淺絳彩瓷興起於同治光緒年間,基本在太平天國戰亂的背景下,前後50 餘年,若放寬年限,至多不過存在70 年,旋即被新粉彩取代,在瓷器史上素來不受重視。而且因爲其年代並不久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物商店此類器物多不勝數,所以一度被輕視爲『大路貨』。而其輕靈豐盈的色彩,也未必合乎人們對於瓷器發色艷麗的喜愛,所以長期以來,被視爲『不入流』也是自然。大約十年前,即便是淺絳彩瓷名家之作,一個瓷盤,5,000 元亦可入手。這乃是工薪階層亦可爲的收藏行爲,自然爲資本所不屑。

    然而陶朱公有云:人棄我取,人取我棄。此乃經商致富之訣竅,亦是收藏的不二法門。淺絳彩瓷不爲人重視,無論是在元青花的熱潮,還是高古瓷的重新評估中,都顯得落寞,日漸流散,物以稀爲貴,同時風水連年轉,人們始終在尋找新的亮點。如今十年倏忽而過,基本上所有的淺絳彩瓷,漲幅在10 倍左右。雖然和某些當代藝術品一路狂飆不可同時而語。然而論其進入門檻低,風險小,收益穩定。實在是一門極好的『冷收藏』。

    而今淺絳由冷轉熱,自然有其原因。收藏市場最喜歡講故事,若不能講個所以然,無法獲得高溢價。淺絳彩瓷倒是很可以講故事。第一,其產生於亂世,存世不久,爲一現之曇花,可以逗引人的興趣。其二,其確實在中國瓷器史上,以文人氣質入瓷畫,詩書畫三源同現瓷胎,使得中國文化最精華的情致,和瓷器造型藝術結合。承前啟後,有其特色。其三,其最大的缺點,也就是低溫燒就,顏料容易脫落,尤其是繪人之作面目漫漶模糊,反而帶來一種古舊殘缺之美。這種缺陷美,使得在淺絳彩瓷中,精殘品的價值,往往勝於普全品。

    最近兩三年,淺絳彩瓷在收藏拍賣市場究竟表現如何?可以以2010 年爲一個轉折點。中國嘉德[微博]、中拍國際、北京長風等拍賣行2010 年陸續推出淺絳彩瓷專題,2011 年天津海天、英國寶龍也推出了自己的文人瓷畫專題。2008 年以前,程門、金品卿、王少維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對帽筒等器型價位在10 萬至15 萬元之間,而2012 年已躍升到40 至50 萬元之間,其他瓷畫大家如任煥章、汪藩、馬慶雲等人的作品價格也緊隨其後。在2011 年4 月28 日的蘇州東方15 周年大拍上,程門父子合作琮瓶一對,以84 萬元成交。一些器型獨特的淺絳瓷器則更是受到淺絳彩瓷發燒友的追捧,在2012 年6 月21 日的長風拍賣會上,一件異形方瓶以10 萬元成交,而一件無款持花仕女瓶以7.5 萬元落槌。9 月26 日天津海天玉蘭華堂專場,兩套王少維屏風以120 萬元成交。淺絳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氣息濃厚價格更是扶搖直上,在天津海天,李夢丹大口徑筆筒以5 萬元的價位成交。10 月份,在英國的寶龍拍賣會上,眾多華人藏家展開激烈爭奪,其中程門山水板以49.66 萬元人民幣成交,其他畫師的淺絳彩瓷也有不俗的表現。

    在民間交易方面,雅昌藝術論壇近代民國瓷版一直是淺絳彩瓷交易的晴雨表。2012 年3 月,金石大家黃士陵客串所作的一對方帽筒以40 萬元價格成交,創下了淺絳彩瓷帽筒有史以來的最高成交價格。10 月份,一對定製款方帽筒在雅昌藝術論壇周末拍賣上創下了30 萬元的高價。單件淺絳彩瓷作品突破百萬在2012 年10 月份也成爲現實,王少維作、王鳳池題款的300 件淺絳彩大瓶以120 萬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單件淺絳彩瓷民間交易的最高紀錄。

    淺絳彩瓷雖已漸熱,但是還未經歷大面積的話題炒作,和元青花以及年代稍晚的新粉彩瓷器相比,價位著實很低,以此來看未來市場,理當還有一波拉升。


來源:福布斯中文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