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吳爲山:文藝人才選用不能『唯學歷是問』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16 09:35|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380| 評論: 0|來自: 中國經濟網

摘要: 今年已經50歲的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爲山長著一副娃娃臉,老家在江蘇且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的他身上帶著一種天生的江南文人的氣質,如果不看他頭上的絲絲白髮,旁人會以爲他只有三十來歲。 吳爲山的頭銜非常多,他是十 ...

今年已經50歲的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爲山長著一副娃娃臉,老家在江蘇且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的他身上帶著一種天生的江南文人的氣質,如果不看他頭上的絲絲白髮,旁人會以爲他只有三十來歲。

吳爲山的頭銜非常多,他是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藝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院長和教授。從事雕塑創作二十餘年,他創作了四百餘尊歷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內外。其作品【睡童】獲英國皇家『攀格林』獎(Pangolin Prize),作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群雕】、【天人合一――老子】獲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他的作品被廣泛收藏於中國美術館、荷蘭國家美術館、美國檀香山博物館、巴黎第四大學、英國菲茲威廉博物館等。在韓國建有『吳爲山雕塑公園』,南京博物院設有永久性『吳爲山文化名人雕塑館』,這是國家級博物館首次建立一個當代藝術家的陳列館。

吳爲山在雕塑創作中一直力倡『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在參加此次十一屆政協第五次會議期間,他接受了【北京周報】的專訪,對改進文藝人才的培養和任用標準、中國文化的海外推廣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文藝人才選用不能唯學歷是問

在此次的政協文藝組的小組討論會上,不只一位委員提到,目前在藝術人才教育培養方面存在一定誤區,對文藝人才盲目要求碩士、博士等高學歷,這不利於選出優秀的文藝人才和推出好的藝術作品。吳爲山告訴記者:『文藝人才比如演唱、舞蹈、繪畫等藝術人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尤其是用碩士、博士等學歷條件來要求他們。』

藝術對天賦的要求非常高,不能將學歷作爲選拔藝術人才的唯一標準,這樣才能在使用和發現藝術人才上尊重客觀規律,避免一些真正高水平的藝術人才被排斥在人才選用和獎勵之外。

在明確了文藝人才的價值評判標準之後,在人才培養比如課程設計、社會實踐上應該對藝術人才的個性有所發覺和側重,因材施教,設定一些和專業相關的培養方式和培養課程。

『我們目前在使用人才時還是把學歷看得太重,這給一些演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吳爲山說,一些傳統曲藝演員不得不爲學習外語、提高學歷而頭疼,吳爲山認爲,外語學習對這些演員藝術造詣的提高不但起不到幫助,甚至還會耽誤他們的專業學習,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因此,高校和文藝院團要改變目前僵化的人才選用標準,而演員們也應該調整心態,不要過分地執著於追求高學歷,而耽誤自己的藝術青春。

吳爲山補充,高校對大學老師的學歷很重視,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爲學歷高代表對某專業系統的學習,但對於一些特殊人才,在藝術上卓有成就的人才,高校也應特別對待,比如齊白石當年被徐悲鴻請到中央美術學院去當教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境界,完全可以勝任高校任教。目前有些教師,雖然學歷高,但在上藝術課時動手能力不夠、藝術表現能力不夠、藝術才華不夠,這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如果一些藝術家在國家一些重大展覽和重要賽事中獲得很高獎勵,說明他們的藝術水平很高,是難得的人才,應該不拘一格地任用。博士學歷可以在三年內取得,而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舞蹈家和畫家卻不是完全靠努力就能獲得的,這需要很大的天賦。吳爲山說:『對這些藝術成就我們要給予肯定和正確的評估,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尊重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

此外,吳爲山還認爲要提高對文藝人才和成果的獎勵標準。文藝創作屬於智力勞動,創作過程很辛苦。這種勞動對社會意識形態會產生很大影響,對社會文化進步也有推動作用。但這種勞動同科技工作不一樣,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比較直觀和明顯,而文藝作品的價值容易被低估,目前對優秀文藝工作者以及文藝作品的獎勵標準相比對科技成果的獎勵還明顯不夠。吳爲山說:『只有提高獎勵標準,整個社會才能更加重視文藝創作的成果,老百姓才會對文藝創作和文藝作品給予更多的關注。』

系統、完整地介紹中國文化

吳爲山的雕塑作品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在中國文化海外推廣方面,他認爲,應該加大力度將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又有現代藝術風格的『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作品推向世界。

他說,我們不應該孤立地推動單個藝術作品去國際上展覽和演出,而是要把中國的文化系統、完整地介紹給世界,將每個時期不同的代表作品,經典名篇翻譯出來介紹給西方,讓全世界對中國之所以產生偉大藝術的文化背景和深厚傳統加以了解,這樣外國人才能完整地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的藝術創造包括古代的藝術創造從本質上加深了解。

雖然雕塑、繪畫、舞蹈這些藝術比較直觀,但中國的藝術是來自於中國的文化背景中,『我們的根是傳統文化,因此在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藝術時,要系統地介紹中國文化。』吳爲山說,這樣才能讓別人對中國藝術的創造真正加深了解。

所謂完整系統地介紹中國文化,吳爲山認爲要抓重點,抓住每個時期最經典的作品翻譯出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化的整體氣象,讓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脈絡和每個時代的至高點。『我覺得應該成立專門的專家隊伍來對這些作品進行遴選。』吳爲山說。

他舉例,僅僅介紹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是不夠的,散落在古代典籍里的名篇章句也應翻譯出來介紹出去,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爲政親民的思想,是一種中國士大夫的情懷,『在中國古代已經如此,更何況我們今天。』吳爲山說,此外還有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這些據他了解,西方人一無所知,如果將這些名篇名句翻譯出去,西方人加深對中國古人思想的了解,對於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還有我們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藝術創造也能加深了解。

談到中國雕塑藝術同西方的交流,吳爲山說,中國具有優秀的雕塑傳統,比如秦始皇兵馬俑等,但中國缺乏很好的城市雕塑。中國古代的雕塑沒有放到廣場上和城市的公共環境當中去,而西方在這方面比較發達,西方的雕塑不僅擺放在家庭、教堂還擺放在公共廣場上。中國的城市公共雕塑體系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建立,雕塑家們開始創作孫中山像、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及解放後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等。

隨著城市的發展,中國每個時期都有新的作品產生。目前中國已經有六萬多件城市雕塑,如何通過雕塑加大精神文化傳播,通過雕塑發出中國的聲音,表達傳統優秀文化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這很重要。『所以我提倡在雕塑中要體現「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吳爲山說。吳爲山爲此創作了很多歷史文化名人,既有孔子、老子、李白、蘇東坡、歐陽修、顧炎武這些古人,也有近代的徐悲鴻、齊白石、馮友蘭以及當代的袁隆平、費孝通、錢偉長等,這些雕塑廣泛分布在海外,無聲地宣揚了中國文化。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