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伊始,兩位參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王戰和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張兆安即在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分組議案討論會上提出議案,希望得到在場代表的支持。他們的核心觀點主要是,希望修改文物法,適當放開文物市場,地方文保單位可轉讓部分文物,適當允許民間收藏和買賣。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並一度登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兩會人大代表熱榜』的前五名。 文物買賣不能『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王戰說自己是搞經濟的,他觀察到越窮的地方越有文物,但挖出來了後,人力和安保措施卻『養不起』,結果全都堆在庫房裡,不如讓文物進入民間,讓老百姓收藏呢。『老百姓的錢放銀行里是負利率,炒股票都賠錢,為什麼不能收藏文物呢?這是我們的傳統優勢。』其稱,這有利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地方文保單位而言,轉讓一定範圍的文物可以增加資金,有利於文物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張廷皓認為,王戰和張兆安由於長年從事經濟工作,其固有思維衍生出了對文物、文化的曲解。他說,『文化』以往被冠以很多政治和軍事術語,比如『文化陣地』、『文化排頭兵』、『文化革命』;而現今又被賦予了很多經濟術語,比如『文化消費』、『文化生產力』等等,相較於前者是由於語言慣性的借喻,後者往往在實踐過程中是真正被賦予了經濟涵義和考量。反映到文物收藏領域就是,很多人將文物收藏當成一種市場行為、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但真正的文物收藏是一種文化行為,是出於一種對古代傳統文化和文明的熱愛。一個真正的收藏者在在收藏的過程中會想方設法了解這個東西背後的故事和它的背景、歷史,從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並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而反過來,也需要文物收藏者必須具備相當的文化積澱。張廷皓舉例說,20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學者張奚若先生到漢武帝茂陵觀光後回到北京,毛澤東主席請他談觀後感。張先生用了八個字來高度概括自己的感受,即『一無所有,氣象萬千』。張奚若先生的這番話在今天的人們聽起來多少有些老莊玄學的味道。但仔細玩味你就會發現,張先生早年接受了中國傳統教育,青年時代又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政治學,後又在大學任教和政府中任高官,經歷豐富,正是其深厚的知識積累和文化積澱,使其對『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那蒼涼雄渾的歷史風貌有了獨特感悟。而反觀今日很多所謂的收藏者只為錢不懂文化欣賞,視文物為經濟生活的一部分而與文化生活無關。作家劉心武曾經撰文指出,有人『擁有一張名家書畫,一件古代好瓷,或者一套多年前的特種郵票,竟很少擺脫掉其「價錢幾何」的意識,難得平心靜氣地對其做純粹的藝術鑑賞,所熱衷的只是「又升值到了什麼價位」的討論。』在這種心態作祟下,只要一件物品能升值,收藏者就會去買,買完以後又糾結於如何出手而艱難度日,全無收藏的喜悅,更談不上對精神情操的陶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對王戰將博物館文物再賣給私人的提議,認為『實在不可思議』『不是個好主意』。她說,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體驗,參觀博物館對於人們感受歷史、獲取知識、提高個人素養乃至整個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自2008年實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以來已使數以千萬的普通百姓受益。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多藏家離世前都會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藏品捐獻給博物館,以便更多人受益。一些大的博物館都需要成立專門機構應對文物捐贈事宜。如果按照王戰提議,將博物館館藏文物賣給私人,一方面會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也剝奪了絕大部分公眾欣賞文物、感受歷史的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三峽博物館名譽館長、重慶市人民政府三峽文物保護專家顧問組副組長王川平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雖有較快發展,但基尼係數過高、貧富不均,文明意識不高,文物市場亂象橫生。如果任由博物館館藏文物流出,其最大可能的去向,將是到了一些貪官和顯貴手中。而這個口子一旦打開,普通百姓的文化權利將受到很大侵害。 『我們期待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但不需要這樣的發展繁榮』,安家瑤表示。 誰是古玩市場亂象橫生的推手 談及當前古玩舊貨市場狀況,張廷皓使用『交易活動「繁榮」至極,市場管理亂象叢生』來概括。他說,目前,文物制假成風制假作坊已初步出現地域化、專門化趨勢,玉器、石刻、陶器作坊已經在不同地域和省份形成專業規模,有的作坊已經成為制假造假的窩點。小件的假古董充斥古董市場、大件的偽劣製品屢屢進入拍賣市場,由此引發的爭議訴訟也不斷發生。去年某拍賣行高價拍出所謂漢代玉凳和玉梳妝檯即是典型事例。 王戰認為,『古玩市場99%都是假貨』的主要原因是真品太稀缺,經過非法途徑流入市場後,因為『物以稀為貴』而出現虛高的價格。 對此,文物專家們表示,不能以經濟學思維揣測古玩舊貨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規律在文物市場並不完全成立,國有館藏文物不是國家糧庫的儲備糧可以通過投入市場平抑物價。由於文物是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的資源,以及每件文物所蘊含的不同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其永遠是短缺的。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一件文物的交易價格更取決於買家的對其蘊含歷史和藝術的喜好程度,而非供求關係。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成了古玩舊貨市場的假貨遍地、亂象橫生?委員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味追求保值增值和奢靡的心理,顛覆正確的文物和藝術品價值觀。一些持有大量閒散遊資的所謂收藏家們對文物收藏的認識與投機買賣土豆、大蒜等農產品並無本質區別。變味的文物收藏熱促使所有的藏家都追求那些形式精美、價格高、出手快的文物,只要能升值,即便明知是假貨也有人買賣,反正能找到更傻的下家,一個很有文化的收藏行為已經演變為滑稽的『博傻』遊戲。張廷皓委員舉例說,曾有一批所謂遼代金鑲玉器物,竟然用秦始皇兵馬俑為底本,裝金裝彩,手執京劇道具式兵器。再比如,一件所謂漢代太極白玉塔,高78厘米,採用多個時代的工藝:『浮雕、平雕、圓雕、鏤雕、包金、鑲嵌、彩繪",更違反歷史常識的是,其上竟刻有『光武年制"的所謂款識,只要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是建武和建武中元,而絕非劉秀死後的諡號光武。許多經手者都明確知道是假貨,但這些違反歷史和考古規律的偽冒品,最終仍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 那麼,這些精明的施騙者和受騙者為何願意完成看似難以完成的買賣?張廷皓委員點破其中各自算盤:有的以奇珍異寶為名,哄抬價格,愚弄善良的收藏者,牟取暴利;有的以捐獻為名,欺世盜名,騙取更大利益(比如,有的甚至提出建博物館,換取低價土地使用權);有的以送禮為名,行賄賂之實(比如,有人將幾十萬元的畫作送禮,向受禮人透漏賣畫換錢的地點,引導受禮人去他自營的收購點出售,有的畫作反覆送出回購達五次之多:有的以質押為名,騙取銀行高額貸款(比如,華爾森集團謝根榮用假金縷玉衣騙貸4.56億元案,是其典型一例);有的以收藏為名,洗掉黑錢;有的以學術為名,譁眾取寵…… 二是市場監管出現了很大漏洞。據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介紹,當前民間收藏文物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三個:即通過文物商店購買,通過文物拍賣企業競買,以及通過舊貨市場、古玩城淘換。嚴格意義上說,前兩種是合法渠道,而最後一種古玩、舊貨市場實際上是非法渠道,也是目前假貨最為集中,交易數量最大、民怨最大的地方。其形成卻是近年的事情。 為了規範舊貨市場管理,打擊盜竊、盜掘、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動,國家文物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於1992年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文物市場管理的通知】,規定舊貨市場不得經營1911年以前製作、生產、出版的文物,經批准後可以銷售1911年至1949年間製作、生產、出版的文物監管物品。根據上述通知要求,各地有關主管部門對舊貨市場和市場內的經營者是否允許經營文物監管物品進行審批,經批准銷售文物監管物品的舊貨市場,由主管部門派員進行監督管理,同時加大對違法經營文物活動的打擊力度,有力地規範了舊貨市場的經營秩序。 2002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明確規定『除經批准的文物商店、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外,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根據這一規定,原有的舊貨市場不能經營文物,其中也包括上述的文物監管物品。這一法條的設立初衷,本是加強對文物市場的監管,但很快就發現,文物主管部門從法理上失去了對古玩舊貨市場的相關經營審批權,監管人員也只好相繼從舊貨市場中撤出。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各地眾多舊貨市場中暗地裡經營文物的行為並未被禁止,一些知名的舊貨市場還成為當地政府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特色文化產業。由於負責舊貨市場管理的工商部門,缺乏文物鑑定專業人員,無法對非法經營文物活動進行及時有效地查處。舊貨市場中的地下文物經營活動實際成為監管的空白區。很多文物仿複製品以舊貨、古玩的名義在市場中公開銷售,部分貨品甚至公然標榜是出土文物,對我國的文物保護和國際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是拍賣公司曲解法律、『假拍拍假』文物,文博收藏單位、藝術品收藏單位對專業從業人員缺乏規範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 『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一些拍賣企業濫用【拍賣法】第六十一條的例外免責條款,『知假拍假』,欺詐消費者,影響和制約了文物拍賣市場的長遠發展。對此,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文藝界別聯組討論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認為,拍賣法是一個專門法,必須與民法通則等上位法的精神一致。公平交易是一個基本原則。『不保真』不等於你就可以欺騙。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所以說『拍賣不保真』是一種對法律的誤讀。他說,拍賣的古董、藝術品未見得沒有瑕疵,例如一件古瓶可能會有瑕疵。這與『不保真』是兩個概念。【拍賣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委託人應當向拍賣人說明拍賣標的的來源和瑕疵,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競買人有權了解拍賣標的的瑕疵。有權查驗拍賣標的和查閱有關拍賣資料』。 宋新潮認為,將來拍賣者不僅要『保真』,還要把瑕疵告訴公眾才能交易。 與此同時,許多委員還認為應對文物、博物館專業從業人員提出了職業道德要求。安家瑤委員說,美國考古學會即對會員提出要求,不得從事和參與有經濟升值和買賣行為的文物交易活動。我國老一輩文物考古工作者也嚴格恪守不從事文物收藏的職業道德底線。而現如今,一些文物、博物館的從業人員無視單位規定,到處走穴從事商業文物鑑定活動,甚至對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鑑別真假、信口報價。 為此,李修松、餘輝等代表委員都建議規範民間文物鑑定業務與行為,儘快推動拍賣法的修訂,對虛假鑑定聯手做局等涉嫌欺詐行為,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須追加刑事處罰。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