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陸10人以上規模的數字化中文字體、字庫設計研發企業僅剩5家,大多處於勉強維持狀態。目前國內專業從事字體設計的設計師僅有幾十人,且平均年齡偏大。』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一份提案中指出,中國的字庫行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他建議對中文字體字庫產業予以明確、適當的法律保護。 『由於不被社會認知、國內版權意識薄弱、法律保護缺失等種種原因,字庫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目前大陸10人以上規模的數字化中文字體、字庫設計研發企業僅剩5家,大多處於勉強維持狀態。目前國內專業從事字體設計的設計師僅有幾十人,且平均年齡偏大。』黃書元介紹說,目前中文字庫更新緩慢,嚴重製約設計效果和閱讀感覺。目前中國大陸企業開發的數字化中文字體僅有421款,遠遠落後於鄰國日本的近3000款日文漢字字體。而同時,實力雄厚的外國企業正在覬覦中國市場,字庫版權保護理念缺失,又隱含國際知識產權危機。 黃書元建議在修改著作權法時,將字庫和字庫中的單字明確列入軟件著作權的保護客體,將具有獨創性的單字和字庫明確列入美術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客體。同時,用司法解釋或者指導案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字庫和字體的權利體現方式,引導字庫廠商合理行使自身權利,教育社會公眾尊重字庫和字體的知識產權。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