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 8年時間,150件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93.8%的落實率……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提案,成為我推動文化遺產事業的好抓手。全國文物保護經費逐年大幅度增長;文物保護法制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文物保護制度日趨完備等,這些都是各項提案得到重視並很好落實結下的碩果。 文物,曾經被當作只是擺在博物館裡、和當代人生活不相關的老古董。很長時間裡,在不少地方,文化遺產甚至被當成現代化建設的包袱而任意破除。通過政協這個窗口,通過提案這種形式,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文化遺產保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不再把文化遺產保護當成孤立的文化行為。 寫提案不易。寫政協提案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很多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新理念是在寫政協提案中形成的,很多新問題是在辦理政協提案過程中解決的。質量越高的提案,往往落實起來有更好的實效。比如,『關於支持大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提案』,為文物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保護成果惠及民生開創了新途徑;『關於加強公眾考古教育的提案』,為向全社會普及考古知識提出了新思路。 當然,提案一定要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過去一年,我幾乎考察調研了全國每個省的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四川災後的文化遺產保護,廣東、福建等地水下考古發掘和水下文化遺產工作,嘉峪關的長城保護維修,蜀道的保護與申遺……這些都為今年的提案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去年我的29個提案,比如關於擴大文物保護及博物館財政資金投入範圍的提案、關於加強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建設的提案、關於推動漢長安遺址保護的提案等都有了回音,很多都已經啟動。 文化遺產保護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要惠及人民群眾,要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要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這一系列隨着時代進步而產生的新思路,正是我在寫提案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的結果。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用提案呵護文化遺產,是責任,也是自豪。 (本報記者 楊雪梅採訪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