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隱居』雲南鄉村的洪峯 作為一位作家,洪峯在一個文學走向邊緣化的時代以一種超乎常人的行為方式表達着他對文學、農村、社會的理解。面對記者,多年游離在文學圈之外的洪峯坦言,『我現在是沒娘的孩子』,一直想做『局外人』的他,這次又『莫名其妙地轉到局內去了』。 洪峯居住的馬武村位於距昆明273公裏的會澤縣金鐘鎮,離縣城僅6公裏,整個村近5600人,來自農業的收入很少,人均農業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大部分村民都會做些小生意。 3月初的馬武村層巒疊嶂,樹木蔥鬱,天空湛藍,房屋錯落有致,點綴於山腳下。走進馬武村,一座三層複合式『城堡』顯得與周圍環境有些格格不入,一層是廳,二層住人,三層養『狗』。『這座樓花了普通商品房3倍的成本,用的是民間可用最高標號的水泥,牆也比當地更厚。』作為東北人的洪峯因為忍受不了冬日夜晚鄉村的寒風,按照自己和妻子蔣燕的意願,請人專門設計和建造了這座『珞妮山莊』。 但村人極少進去過,問及原因,大多數人雖然沒聽到過狗叫,卻連連會說『怕狗』。實際上,這是洪峯一直帶在身邊的『藏獒』。『這些藏獒和屋裏安裝的攝像頭不是為了防賊,是為了防範我岳父岳母的。』談到這裏,穿着黑色老棉襖,看着袖口上妻子蔣燕繡的艷麗而細密的花紋搖搖頭,顯得頗為無奈。這個家庭的矛盾一直存在,尤其是因為洪峯這棟『頗為亮眼』的房子背後種種逃不開的利益,讓洪峯深陷痛苦。『這就是所謂的親情?淳樸?』 作為一位作家,洪峯在一個文學走向邊緣化的時代以一種超乎常人的行為方式進入了公眾視線。『我驕傲於小說家的身份。』洪峯說。 雖然隱居在鄉村,但洪峯從未與外界隔絕,他寫博客、看球賽、也和記者談中國農村城市化、韓寒與方舟子之戰,雖然他表示從不主動去搜索公共話題。在與記者的交談中,他不像余華那樣熱情洋溢、侃侃而談,卻會默默地在客廳燒着水,端着熬好的中藥提醒余華不要讓藥涼了。或許正如他所說,『局內和局外,我常常是個被動式。』 對於他和他的作品,史鐵生曾經這樣評價:『洪峯主要不是想寫小說,主要是在領悟死生,以便看清人的處境,以便弄清一個熟而又熟卻萬古不滅的問題:生之意義。』從洪峯的小說可以看出,雖然敘述形式豐富多樣,但在作品的背後卻總有一雙審視人生的眼睛。 相對於洪峯的安靜、少言,此次12年重相聚的余華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則顯得大方、健談得多,如果不是因為洪峯被打事件,余華可能很難出現在媒體的視線裏。從【在細雨中呼喊】到【兄弟】,余華似乎成功從『先鋒派』抽身而出,希望做一個中國變化的描述者,卻也意識到『文學無法改變社會』,『用文學診斷中國社會和文化很困難』。 專題采寫: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周豫 記者 蒲荔子 實習生 曾美芬 唐汝光 來源:南方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