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修改【文物法】的呼聲在會場內外此起彼伏。從政協委員柴寶成提議,儘快修改文物法,讓現有的『地下』文物合法化,到【文物法】起草人之一、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建議對流散民間的文物『私生子』進行限期『大赦』等。
比較多的觀點認為,這部頒佈了10年的【文物法】(其修訂案頒佈了5年),有些地方跟不上形勢的發展,甚至有的地方略顯『外行』,缺乏可操作性,造成了有法難依的現狀。 現實矛盾 中國文物學會鑑定委員會委員季崇建說,如果嚴格按照現行【文物法】辦,幾乎沒法玩收藏,其出口流通的年限從過去的乾隆60年進一步擴展到新中國以前。出土文物不能碰,民國貨也有那麼多限制,那還玩什麼?要麼只有收藏『文革』的東西和假古董了。 實際情況是,這20多年來,民間文物收藏人群蓬勃擴展,據稱已達7000萬。就算每人收藏3件,也超過2億件。其中『不合法』的藏品不在少數。現實情況非常矛盾,一方面不合法,另一方面又得到官方的某種支持和鼓勵。如經過文物局批准成立民間博物館的藏品。僅就去年評選的『十大私立博物館』來看,其中有的館收藏的彩陶、越窯青瓷、青銅器等,難道不是出土的嗎?據【中國文物黑皮書】三部曲作者吳樹稱,在其調查訪問的收藏者家裏,只要有真品,大部分都是出土文物,僅浙江一位大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館裏,就有3000餘件高古瓷和古代青銅器、玉器,幾乎全部都是出土器物。 九旬高齡的謝辰生一貫抨擊盜賣文物,但他認為,應該給『私生子』一條『上戶口』的『活路』。因為『現在無視文物「私生子」,看起來是寬鬆,實際上造成了極惡劣的後果。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這20年來,文物流失的嚴重程度超過過去任何時代。文物』私生子『就像一個瘤子,必須切除、挖乾淨之後,再嚴格執法,阻力也就小了。 既往不咎 謝辰生設想:在嚴厲地打擊『三盜』(盜墓、盜撈、盜竊)的前提下,對於『私生子』,政府既往不咎。對其中的國寶,用合適的價格回收。還可劃定一個時間,從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的限定時間內,進行國家登記。另外,明晰產權也是一個思路。把這批『私生子』處理妥當後,如果再發現新的出土文物,就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必須兩手一起做,一手嚴厲打擊盜墓走私,一手給文物『私生子』出路,疏堵結合。 79歲的著名文物專家張浦生在電話中對記者說,現行的【文物法】確有跟不上形勢的地方。法律要改,文物管理者的觀念也要改。收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漢朝以來就有。有人認為民間收藏興起會刺激盜墓,其實盜墓歷來就有,不能歸咎於民間收藏的興起。從宏觀來看,民間收藏在保護弘揚國家文物遺產方面主要是起積極作用的。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增加文化消費,都與收藏有關係。收藏能轉變社會風氣,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根據他的觀察,民間收藏興起後,文物走私相對少了,因為國內市場好,文物價格高於海外。過去國內民間收藏未興起時也有盜墓,只不過所盜文物主要走私海外。 加強保護 季崇建說,對民間藏品哪些是出土的,哪些是傳世的,怎樣界別,不可過於隨意。只要該文物不在盜墓案追索範圍,又沒有明顯的新出土痕跡,還是應該放寬鬆些。文物收藏是個特殊行業,其法規政策制定要充分徵求專家和內行意見,了解行業的規律,在行業內廣泛討論,也不妨對國外的相關管理辦法進行一些研究借鑑。 古陶瓷專家程庸認為,文物保管不能過於集中,都集中在國家的幾個大城市,戰爭發生,大城市首當其衝罹難,文物危險。如果文物在全國各地公私藏家那裏勻散保管,萬一有戰爭或其他事變,疏散保護就容易得多。 他說,中國是世界上文物總量第一的國家,出土文物中大量的普通文物,中下等文物,這些級別的完全可以適當流向市場、流向民間。如何流向民間,操作方法可探討,比如,由國家交給資質好的拍賣行去拍,這樣可以杜絕不必要的私下交易以及相關危害。中下等的文物讓民間收藏、保護,也有利於愛國心的培養、傳承中華文明,同時活躍拍賣市場,刺激民間資金的流動。再說,中國幾千年文明,這類檔次的文物太多了,都要國家來保護,既工程浩大又佔用國家財力物力人力,實在也沒有多大必要。在西方有些國家,只監管少數重要文物,民間藏古代文物,完全合法。甚至有民間參與考古挖掘的辦法,我們可以借鑑。 本報記者 林明傑 來源:新民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