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是一個大長篇的題材,現在卻要寫成一個小短篇。戰國是一個流行刺客的時代,貴族者往往用重金收賣,或爲公義,或爲私仇,或爲了利益。當然這些刺客們不管人品怎麼樣,從他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一種無畏和勇敢的精神也算是一種陽剛暴力和美學。而他們的所作所爲往往也符合儒家仁義中的義字,這些也讓他們在歷史中有了一席之地,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給他們列了傳,他列出了五個人,史稱五大刺客。
五大刺客中第一個是曹沫,這是一個失敗的將軍,他帶著兵去和齊國人打仗,結果連續三次都被打得大敗,丟了很多城池,搞得魯莊公只能求齊國罷兵割地求和了。齊桓公也很高興就答應了,會盟那天沒想到曹沫是來拼命的,他靠近恆公後,掏出一把小刀,揪往了桓公,要求恆公把侵占魯國的土地都還給魯國,並且罷兵。齊國的人馬都站在台下面鞭長莫及,沒有辦法,恆公爲了保命只能無奈地答應他的要求了。曹沫達到目的後就丟掉小刀到台下魯臣的隊列里站立。臉不改色說話談笑和沒發生過什麼事一樣。齊桓公氣壞了當場就想宰了他。被管仲制止了,管仲說:宰了這小子固然痛快,但是卻失信諸侯,天下也就沒人會聽你的,算了還是把地給他吧。古代王者對信譽的表面文章可是作得很足的。於是曹i就憑著一把小刀把自己在戰爭中所丟的地都給要回來了。雖然他是個失敗的將軍,但卻是個成功的刺客,也還算得是一名勇士,於是後人就不追究他戰場上的戰績了,還是給他列了傳。 第二位是專諸,吳王闔閭還是公子時要殺他的吳王僚,奪王位,伍子胥知道後便把專諸推薦給他。闔閭知道專諸是個勇士便把收進府中好吃好喝靜等機會,終於等到楚平王死了,吳王僚把身邊的弟弟們都派出去攻打楚國,這時專諸覺得機會來了,就跟闔閭說可以殺了吳王僚了,他說吳王僚身邊只剩老母弱子,兩個弟弟又外出帶兵,朝中沒有正直強硬的大臣。於是闔閭就請吳王僚來家裡吃烤魚,並在暗室里埋伏重兵。王僚來後闔閭藉故走了,專諸把小刀藏在烤魚裡面,捧著魚上堂來到吳王僚身邊,抓起烤魚就把吳王僚捅死了,然後被吳王僚的隨從砍死,這時闔閭帶人從地道里出來把王僚的隨從殺光然後自立爲王,而殺王的這把劍也就成爲了大有名氣的魚腸劍了。 第三位是豫讓,這個人常年給一些人作門客本來沒什麼名氣,後來去了智伯那裡,智伯倒對他很尊重。後來趙、魏、韓三家滅智,豫讓跑掉了,一心要爲智伯報仇。趙襄子恨死智伯,把他的頭骨做成漆器喝酒,豫讓聽到後就裝成打工仔到趙家洗廁所,伺機殺趙襄子,但是演技不行還沒行動就被前來大便的趙襄子抓住了,趙襄子審問後把他放了。但是豫讓馬上毀容並毒啞自己裝成乞丐,伺機殺趙襄子,這次連他老婆都沒認出他。趙襄子出門他便藏在橋下想殺趙襄子,可能他把自己弄得太醜了,嚇到趙襄子的馬,又被抓往了,這次趙生氣了說,你以前在別人那裡當食客,他們都被智伯殺了,你不報仇,這次怎麼死心塌地地要爲智伯報仇,而且我都放了你一次了你還要怎麼樣。豫讓說之前那些人對我一般所以我對他們也一般,智伯以國士對我,所以我就要像國士一樣去報答他,我刺你罪當死,但死前有個願望你能不能把衣服給我,讓我砍幾刀,算是報仇了。趙襄子挺感動的便把衣服脫下來給他,豫讓拿劍跳起來刺了三下,心滿意足地說現在終於可以報智伯了說完便自盡身亡。雖然他不成功但也成就了一件留傳兩千多年的悲而慨的事件,足以讓血氣男兒爲之氣貫胸腸。 第四個是聶政,他本是俠客,殺人後跑到齊國殺狗爲生,嚴仲子正在找人殺韓相俠累,知道聶政是個勇士便和他交結,送很多黃金爲聶政老母祝壽,被聶政拒絕了,說老母還在我還不能把生命賣給別人。幾年後聶政母親死了,他想起嚴仲子,便去找他,說現在可以說說你的仇人了。嚴仲子便把俠累的事情說出來並要多派人手幫忙,聶政說這種事情不能讓太多人參與,人一多就容易走漏風聲,到時你就慘了。說完一個人仗劍到韓國,來到俠累家門口,俠累坐在府上周圍很多兵士把守。聶政直接衝進去捅死了俠累,隨後又殺了幾十個兵士,最後爲了不連累人自己用刀把臉劃花,挖掉眼睛,剖腹拉出腸子而死。他應該是五大刺客中最歷害的一個了,心思縝密,武功高強。 第五個是大名鼎鼎的荊軻了,他是刺客界的大明星就不用花費筆墨了。總之這幾個人的行爲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也無法論其對錯,而且他們的事跡也不是一句簡單的對錯能辯別的,但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舍己爲人,捨生取義的精神所在,他們的行事方式都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的抉擇。(李侯) 來源:信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