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導,連日來,在香港尖沙咀海運碼頭展覽的巨型塑料黃鴨,吸引了幾百萬遊客參觀,爲主辦方賺盡人氣,贏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一隻用普通橡膠做成的『大黃鴨』走紅,引發許多思考。
這幾天,無論瀏覽哪家新聞網站,都能看到這隻如同玩具模樣的『大黃鴨』。給筆者的感覺是,就知名度而言,這隻『大黃鴨』已不亞於當年世界盃期間風靡全球的『章魚保羅』了。對此,我們一方面困惑於這隻『大黃鴨』走紅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從心底盼望有機會,到香港去跟『大黃鴨』合個影,然後秀在自己的微信、飛信和QQ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成功的營銷。既是藝術家的創意營銷成功,又是主辦方乃至整個香港旅遊業的營銷成功,是1+1≥3的成功營銷模式。 談及『大黃鴨』爲何能如此之火,各方可謂見仁見智。而聽得最多的一個答案是,它讓我們找到了童年的感覺,去跟『大黃鴨』合影是爲了『致我們已經逝去的童年』。 不管怎樣,『大黃鴨』確實很火。細細分析『大黃鴨』走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 其一,這是一個可以引發集體『憶童年』思維的創意,足以觸及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沒有創意,營銷就會失去起碼的吸引力。『大黃鴨』創意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用某一個物件讓人『懷念童年』。這和『大黃鴨』本身的造價成本高低、材料優劣沒有多大的關係,關鍵在於它撥弄了我們內心深處的那根琴弦。 其二,有了創意,還應善待創意。創意是講究高技術含量的奢侈品,因此要格外珍惜。如果對於創意,還要擺上過多的行政審批程序和胡亂干預,想必也不會讓創意自由發展,更不會有好的創意作品公開亮相。 從報導中我們看到,『大黃鴨』能到香港人口密集的公眾場所展示,『僅僅聯繫政府海事處花160港元辦理「浮動構築物許可證」即可』――這樣簡易的審批程序,讓人感覺很痛快。 『大黃鴨』作爲文化創意藝術品,與城市的地標、塑像以及其他標誌性建築一樣,可以視作一張不錯的『名片』。但讓人慘不忍睹的是,我們身邊卻總是出現一些『雷死人不償命』、『讓人驚掉下巴』的拙劣藝術品。吐舌的老子、被披上胸衣的裸女雕像、能夠嚇哭小孩的飛天雕像……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這樣的拙劣藝術品,談不上創意;當然,拙劣藝術品當道,也可能是一些好的創意並沒有得到善待。而『大黃鴨』的成功告訴我們,有好創意並善待創意是多麼重要。 比爾・蓋茨曾說,『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意經濟』。沒有創意,便不會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文化娛樂點。一個好的創意,能夠拯救一家企業,也能改變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曾說,『誰占領了創意的制高點誰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紀商業命脈的將是創意。除了創意還是創意』,我們須重新思考一下創意問題了――鼓勵創意、善待創意,讓更多的創意走進生活,生活才會絢麗多彩。王傳濤(山東 教師) 來源:重慶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