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創作型版畫起始於新興木刻運動到今天經過八十多年,從學術角度分類離今天最近的版畫學術階段應該是興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版畫本體語言研究階段,中國版畫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學院的研究性版畫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版畫技術,語言,觀念都與國際水平比肩。從近年的如全國版畫展,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等大型版畫展覽來看,中國版畫真正走入了多元發展的階段。
從第四屆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最終入選的作品來看,我們目光所及的部分顯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所強調的目光所及的部分特指:版畫材料,印刷效果,版畫技術難度,個人形式語言的明確等幾個方面。我想這就是中國二十幾年來關於版畫本體語言研究的成果,國際部分因爲缺少我們對於參展藝術家背景的了解所以從藝術整體的方式加以評述顯然有困難,而國內部分相對來說我們要了解得多,從作品整體來看強調『版畫語言』類的仍占較大比例,強調『版畫觀念』的作品也有出現。 『技術至上』仍然是版畫界秘而不宣的隱性規則。內容變成了藉口,版畫語言之上的藝術性有些欠缺。在這裡我所談到的問題並不是指版畫受到某些外部條件的影響而發生的偏向,而是版畫發展必經的階段,技術的完善是一件好的版畫作品所必須具備的,但不是全部。中國版畫近二十年的發展在我看來好像是一個歸隱於市的隱者,幾乎沒有受到近二十年中國藝術市場瘋狂發展的影響,這樣的結果一方面保證版畫自身的學術純粹性,但同時也降低了版畫的社會影響力。所以我認爲,今天的中國版畫要走出『隱居之所』,要與社會發生關聯。要強調版畫與社會的關係,強調版畫與整體藝術現狀的關係,要強調版畫與大眾的關係。要使用我們二十年來的研究成果,而不僅僅是展示這些成果。 爲了讓我所認爲的問題更加明顯,所以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展以『單刀直入――版畫創作的直接性研究』爲題,就是要強調中國版畫中一類不以彰顯版畫技巧爲目的的版畫創作。並希望讓主題展與雙年展形成對比,並圍繞這一現狀展開研討。 (作者康劍飛系中央美院版畫系副教授、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秘書)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