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丁乃竺、黃磊、孟京輝在劇場入口處一次次提醒觀眾務必關機而非靜音,甚至為上樓的觀眾準備了軟底藍印花布鞋……在烏鎮戲劇節上,當82歲的歐洲戲劇大師尤金諾芭芭攜全世界最受尊崇的實驗劇場第一次登上中國舞台時,向中國觀眾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聽到手機響,立刻停止演出。
這一要求,被現場觀看的編劇史航稱為一次最『提心弔膽』的觀劇體驗。『還好,我們做到了,我們贏得了這場演出。』 或許有人認為『關機、布鞋、停演』,委實『矯情』。筆者聯想到不久前,香港舞台劇導演林奕華的【賈寶玉】在武漢演出,觀眾閃光燈拍照、口角叫罵扔礦泉水瓶子,那樣不『矯情』,可是很『現眼』。 混亂的觀演秩序影響舞台上的演出質量,藝術家再心無旁騖也會被外界因素干擾情緒;高素質的觀眾則會激發藝術家更澎湃的激情和更穩定的發揮,回饋給觀眾更多無與倫比的精神滋養。可見,『演』與『觀』的關係如此微妙。 不同於劇院文化歷史悠久的歐洲國家,劇場文明在中國是『舶來品』,國人觀劇往往觀的就是個『熱鬧』。但筆者認為,在現代劇場,當我們有能力、有意願去欣賞一場高雅的劇目演出時,必須有與之匹配的劇場文明。 事實上,劇場裡並沒有那麼多繁縟禮節,無非是做到『靜』與『敬』。所謂『靜』,一是自然環境的達標,二是心靜;而『敬』是更高一層的要求,當觀眾與演出的藝術家能夠互相敬重、當觀眾之間能夠彼此尊重,劇場演出才具有真正的社會意義。 筆者認為,只有在形式上對一場劇目做出最大的尊重,才會真正地在乎這場演出,精神和思想才會受到感染和洗禮。否則,請慎談『欣賞』二字。(記者 段菁菁 曹典)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