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5月27日電 (劉家宇)南開大學教授孟昭連研究發現,『之乎者也』這類『文言語氣詞』,並非古人口語,而是一種書面語符號,它的功能是提示斷句和語氣聲調,相當於現代的標點符號,閱讀時不需要發聲。
『如果我們的祖先,不分年齡,不論階層,都操著文言對話,男女用文言求愛,用文言吵架,想想多少有些奇怪。』孟昭連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古人說文言不符合進化論基本規律,當代學者對文言語氣詞產生與消失的論述,亦有不合理的地方。 孟昭連的研究採用『反證法』進行,即在論文中分析了從春秋戰國到明清一系列文獻材料,證明將『之乎者也』視作口語的不合理性。 他認爲,先秦口語中並沒有語氣詞,不同的語氣是用聲調的輕重、緩急、高低來表現的。但當口語轉化爲書面語時,這些語氣無法表現出來,所以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來屬於實詞的文字作爲每一句的提示符號,既表示停頓,也提示這一句的語氣聲調,以使人在閱讀時更真實地再現口語原貌。但在閱讀時,『之乎者也』之類只起到提示的作用,並不需要讀出聲音來。(完) 編輯:秋痕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