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科技創新綱要(2013-2020年)】印發(見本報5月2日第3版),明確了『治未病』服務的科技創新路線圖,描繪了『治未病』理論和技術路線的框架,意味著今後推進中醫『治未病』工作將有堅實的科技支撐。 進入21世紀,醫學目的正由治療疾病向維護健康轉變,發揮源自中醫學經典理論的『治未病』優勢,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不僅符合醫學的發展趨勢,也是中醫藥學極具競爭力的優勢領域。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治未病』工作,【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2008年1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啟動『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明顯成效,但與人民群眾對中醫『治未病』服務日益強烈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這表現在中醫『治未病』理論體系還不完善,技術方法還沒得到科學的篩選與集成,標準規範和評價方法有待建立等方面,制約了『治未病』的深入持續推進。 此次【綱要】的印發適應時代要求,將極大推動中醫『治未病』理論和技術體系完善,推動中醫『治未病』學術和產業進步,全面夯實中醫『治未病』工作基礎,意義重大而深遠。每位中醫人應當摒棄『重醫療輕預防』的誤區,肩負起推進『治未病』的責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適應深化醫改的需要。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