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嵐通訊員班積輝)『又到了杜仲削皮季節,可就是沒人來收購。』面對無人收購的1000畝10多萬株杜仲,貴州省羅甸縣雲干鄉大關村327農戶村民十分犯愁。 大關村位於羅甸縣北部海拔9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石多土少。1984年前,全村1332畝耕地,僅有62畝望天田,人均佔有糧137公斤,年人均收入不到50元,是遠近聞名的缺錢、缺糧、缺水和用錢靠貸款、穿衣靠救濟、吃糧靠返銷的『三缺』、『三靠』村。窮則思變中大關村群眾劈千古石、摳萬年土,造田1500畝,實現人均1畝田、吃糧600公斤,一舉解決了溫飽。 解決溫飽後的大關村群眾進行二次創業,大舉發展杜仲。不少村民一下子退耕20畝包穀地改種杜仲,山上、房前屋後都栽上了杜仲。1989年全村種植面積達到1000餘畝,大棵杜仲樹直徑現已有10厘米左右。1993年,貴陽一家藥材公司來該村開辦杜仲加工廠,村委會組織收購皮葉,杜仲發展紅火了起來,當年每公斤價格高達16元,戶均單項增收1200元以上。 然而,通過種植杜仲致富的好景持續時間並不長,5年後,這家藥材公司撤回。10多年來,大關村的杜仲只有市場零星收購,價格也下跌至每公斤4元,杜仲葉更是無人問津,村民種植生產杜仲和林果積極性大大受挫。 儘管如此,到了每年四、五月份杜仲樹的剝皮季節,像村民何志強這樣種植有20畝杜仲、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要回家打探杜仲皮銷路,艱難維持着村裏的杜仲種植生意。 據村支書介紹,加上鄰村種植的杜仲,目前全縣杜仲面積已達上萬畝,年產杜仲干皮藥材可在30噸以上,要是銷路暢通的話,大關村戶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