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把创新医疗服务作为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切入点,率先启动了以“先看病后付费”改革为突破口的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系列举措,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作为评判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效果的落脚点,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济宁样本”。 改革支付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自2011年起,兖州市中医院实施了以“先看病后付费”为主线的医疗费用支付流程改革,并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广,让群众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截至2012年底,累计享受“先看病后付费”住院患者增加到64.8万人,惠及率达到59.45%,群众满意度达97.57%。 改革支付方式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2012年,该市统一实施了新农合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改革,并把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和目录外用药比例作为核定最终新农合支付额度的核心控制指标,建立了基金使用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内在激励和制约机制,也成为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2013年,该市启动了以20种大病保险病种为主的按病种付费改革,在市中医院启动了以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对22种疾病单病种继续实行限额付费改革。通过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将付费模式由传统的单纯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实现规范服务、控制费用的目的。 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客观上迫使医疗机构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调整医药费用结构,控制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有效降低公立医院药占比,主动提高医疗机构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间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收入,初步建立了医疗机构对费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费用结构的自我调整机制。 据统计,2011年以来,在医疗机构总收入增长仍然保持在20%以上的基础上,患者自付费用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年度“零增长”,次均住院费用也控制在7%以内,医疗机构医药费用也得到合理控制,患者自付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 改革补偿机制保障机构运行 自2012年初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以来,该市初步建立起以医院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多元化中医医院投入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中医医院职工基本工资由财政全额负担;绩效部分根据中医药特色情况进行年度绩效并按比例由财政负担等补偿机制,保障了中医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一年来,该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134万元。2012年,该市中医医院门诊量提高到141.07万人次;住院量提高到10.37万人次;业务收入提高到6.38亿。 改革运行机制优化医疗资源 2011年该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规划、功能布局、数量规模等,为公立医院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在率先实施县级以上医院帮扶式托管乡镇卫生院等做法后,该市其他11家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托管了18家欠发达乡镇卫生院,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邹城市中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推行“看中医不交钱”服务,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群众感受到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实惠。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