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是一顆什麼心?它是一顆簡單、沉靜的心,正面、向善的心,積極、陽光的心,也是一顆篤定、堅韌的心。有這樣的心,我們就會不惑於外物、就會專注平和,個人會完善,社會會和諧,世界會美好。 去年的12月上旬,我們趕赴香港,專程拜訪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在溫暖如春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裡,就中國文化話題,饒公給我們娓娓道來。 饒公的談話題材廣泛,他總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提了三條:求是、求真、求正。他特別強調了『正』的重要性,並指出,中國的儒、釋、道三家都把『正』放在重要的位置。 正,首在正心。正心,是儒家提出的修身的前提。【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中,正心是相當核心的一個環節,宋代理學家程頤說,進修之術,『莫先於正心誠意』。朱熹也稱『正心』爲『萬世學者之准程』。 正心的意思可解釋爲:使心靈從對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來,也指對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是心不在焉。而這恰恰點中了當代人的心病。 現代人的心靈爲什麼依附於外物?是因爲許多人已經接受了這樣的邏輯:我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慾望,而個人慾望的滿足是以物質作爲條件的。這種邏輯不能完全說是舶來品,但其極端化是受西方思潮的影響,其根源還是啟蒙運動以來科學、人權乃至戰勝自然等理念發展到極端的結果。 啟蒙運動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把人權從神權中解放出來,科學技術解放了生產力,但其另一個極端的惡果現在也顯現出來:人性的無限張揚、人的欲望的無限膨脹、人對自然的無限索取,使整個世界陷入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現在仍未結束的金融危機,其根源在哪裡?不少學者都認爲:就是人性的貪婪。杜維明先生近年一直在推動的『啟蒙的反思』,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系統思考。 怎樣做到心靈不依附於外物?就是正心。現在的世界信息很龐雜、誘惑很多,人心也會受到各種情緒的影響,所以『糾結』成爲網絡熱詞,其實這個詞反映了當代人的心理狀態。心正而不亂,就有一個是非標準、取捨依據,就不會有那麼多糾結。 再說集中精力的問題。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大家的苦惱不是缺乏信息,而是信息太多,搜尋引擎成爲網絡的必備工具說明了這一點。信息多,機會多,如果我們的心不正、左右搖擺、沒有定力,就容易使我們的注意力分散,就會淺嘗輒止、朝三暮四,這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大敵。所有傑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專注,這是正心的結果。 『正心』是一顆什麼心?它是一顆簡單、沉靜的心,正面、向善的心,積極、陽光的心,也是一顆篤定、堅韌的心。有這樣的心,我們就會不惑於外物、就會專注平和,個人會完善,社會會和諧,世界會美好。(李路) 來源:齊魯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