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儒教争鸣举要(1)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1-6-29 09:10|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553| 評論: 0|來自: 中国儒学网

摘要: 儒教是否宗教,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争鸣。第一次是在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传教方便,力辩儒教不是宗教。第二次是在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出于政治斗争需要,彻底否定儒教是宗教。第三次发端于1978年底,任继愈在 ...
儒教是否宗教,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争鸣。第一次是在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传教方便,力辩儒教不是宗教。第二次是在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出于政治斗争需要,彻底否定儒教是宗教。第三次发端于1978年底,任继愈在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会上,从学术角度提出“儒教是宗教”论断。 
  由于关乎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参加争论的学者并不很多,然而第三次“儒教争鸣”确是20多年来我国学界最具挑战性,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并使诸多学者甚感困惑的问题。 
  “儒教争鸣”涉及方面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观点。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类:一是与宗教标准有关的争论,二是与儒教实际有关的争论。 
一、与宗教标准有关的争论 
  1.如何看待儒教的入世性? 
  反对者:宗教的基本特性是出世性,构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认为它能拯救人间的苦难,使人得到解脱。儒家的天命鬼神思想确实包含着某种宗教性,但其基本倾向是入世的,以修身为出发点,以平治天下为最后归宿,所以它不是宗教。 
  赞同者:出世、入世并不是宗教与非宗教的标准。历史上还未见有哪一个宗教宣布过自己是不能够治国而只能是“出世”的,有些宗教之所以不得不“出世”,完全是情势所迫,而非出于自愿。以基督教而论,所谓基督不过是像大卫那样的圣帝明王。他的任务不是超度人们升入天国,而是秉承上帝的旨意,解救人们的苦难,让人们获得幸福。耶稣就是人们盼望的这样一位救世主。但是,耶稣没有成功,他为世人流尽了自己的血。只是在这个时候,他才说,“我的国不在这个世上”;人们也才开始追随他,盼望升入天国。因此,儒教盼望一个圣帝明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同样是宗教的追求,因为这是在天或上帝的名下进行的。儒教是个入世的宗教,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灭亡,它始终没有落到出世的地位。和一切宗教学说一样,儒学也不认为研究“修齐治平”之学是社会本身的需要,而认为这是禀承上帝的意志。 
  2.儒教有没有自己的组织? 
  反对者:宗教教徒都有比较严格的入教方式,宗教都有准确的教徒数字,宗教都有一定的神职人员管理教务。而“儒教”则根本没有什么“入教手续”或“仪式”,上下几千年读儒家著作的人无法统计,儒家学派更无什么组织形式,那就谈不上豢养着一批什么“神职人员”。一句话,因为儒家不是“儒教”宗教。 
  赞同者:宗教是否在国家政权之外建立自己的组织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它不是教与非教的分水岭。儒教不是没有自己的组织,而是没有在政权组织以外建立独立的组织,政权组织同时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任职的官员,同时也是一种教职,执行宗教的职能。君主不仅是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最高的教职,是天子,是“圣上”,在最隆重的祭天大典上,担任主祭。皇帝以下各级官员,依自己不同的品级,担任不同的祭祀任务。担任国家职务的官吏,同时也具有宗教职能,这是儒教的特点。 
二、与儒教实际有关的争论 
  1.儒家信不信鬼神? 
  反对者:宗教主张有神论,儒教和孔子却不主张有神论。“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大家公认的。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复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认为,人们应当去做人所当做的事,至于鬼神则不必深论。他强调的是“事人”而不是“事鬼神”,强调应当研究的是人生现实,而不是人死后究竟有无灵魂及其是否会进天堂或地狱之类,而后者恰恰是宗教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本质特点。孔子对鬼神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这同他治学的态度是一致的。 
  赞同者:以昊天上帝为首的神灵系统、祖宗神灵系统和以孔子为首的神灵系统,就是儒教的神灵世界。长期以来,学界讨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主要依据《论语》。然而,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儒经乃是儒者识字、达理、做人的基本教材,那么所有的儒者又是怎样对待儒经中那些天命、鬼神的文字呢?只要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儒经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和行为的基础,然而我们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研究,却偏偏忽略了这个基础。即如《论语》而言,其“敬鬼神而远之”等几条言论是不少人认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据。那么,什么叫做“敬鬼神而远之”呢?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终,初无二理”。程、朱的注,不仅揭示了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也道出了他们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对鬼神的态度。 
来源:中国儒学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