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是否宗教,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爭鳴。第一次是在明末,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為傳教方便,力辯儒教不是宗教。第二次是在20世紀初,陳獨秀等人出於政治鬥爭需要,徹底否定儒教是宗教。第三次發端於1978年底,任繼愈在中國無神論學會成立大會上,從學術角度提出『儒教是宗教』論斷。
由於關乎如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儘管參加爭論的學者並不很多,然而第三次『儒教爭鳴』確是20多年來我國學界最具挑戰性,也是一個頗有爭議並使諸多學者甚感困惑的問題。 『儒教爭鳴』涉及方面很多,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提出各種觀點。可以將其歸納為兩類:一是與宗教標準有關的爭論,二是與儒教實際有關的爭論。 一、與宗教標準有關的爭論 1.如何看待儒教的入世性? 反對者:宗教的基本特性是出世性,構造出一個虛幻的世界,認為它能拯救人間的苦難,使人得到解脫。儒家的天命鬼神思想確實包含着某種宗教性,但其基本傾向是入世的,以修身為出發點,以平治天下為最後歸宿,所以它不是宗教。 贊同者:出世、入世並不是宗教與非宗教的標準。歷史上還未見有哪一個宗教宣布過自己是不能夠治國而只能是『出世』的,有些宗教之所以不得不『出世』,完全是情勢所迫,而非出於自願。以基督教而論,所謂基督不過是像大衛那樣的聖帝明王。他的任務不是超度人們升入天國,而是秉承上帝的旨意,解救人們的苦難,讓人們獲得幸福。耶穌就是人們盼望的這樣一位救世主。但是,耶穌沒有成功,他為世人流盡了自己的血。只是在這個時候,他才說,『我的國不在這個世上』;人們也才開始追隨他,盼望升入天國。因此,儒教盼望一個聖帝明王,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同樣是宗教的追求,因為這是在天或上帝的名下進行的。儒教是個入世的宗教,直到中國封建社會滅亡,它始終沒有落到出世的地位。和一切宗教學說一樣,儒學也不認為研究『修齊治平』之學是社會本身的需要,而認為這是稟承上帝的意志。 2.儒教有沒有自己的組織? 反對者:宗教教徒都有比較嚴格的入教方式,宗教都有準確的教徒數字,宗教都有一定的神職人員管理教務。而『儒教』則根本沒有什麼『入教手續』或『儀式』,上下幾千年讀儒家著作的人無法統計,儒家學派更無什麼組織形式,那就談不上豢養着一批什麼『神職人員』。一句話,因為儒家不是『儒教』宗教。 贊同者:宗教是否在國家政權之外建立自己的組織要依具體情況而定,它不是教與非教的分水嶺。儒教不是沒有自己的組織,而是沒有在政權組織以外建立獨立的組織,政權組織同時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組織。在這個組織中任職的官員,同時也是一種教職,執行宗教的職能。君主不僅是國家元首,同時也是最高的教職,是天子,是『聖上』,在最隆重的祭天大典上,擔任主祭。皇帝以下各級官員,依自己不同的品級,擔任不同的祭祀任務。擔任國家職務的官吏,同時也具有宗教職能,這是儒教的特點。 二、與儒教實際有關的爭論 1.儒家信不信鬼神? 反對者:宗教主張有神論,儒教和孔子卻不主張有神論。『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大家公認的。樊遲問知智,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復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認為,人們應當去做人所當做的事,至於鬼神則不必深論。他強調的是『事人』而不是『事鬼神』,強調應當研究的是人生現實,而不是人死後究竟有無靈魂及其是否會進天堂或地獄之類,而後者恰恰是宗教的一項基本內容和本質特點。孔子對鬼神採取存而不論的態度,這同他治學的態度是一致的。 贊同者:以昊天上帝為首的神靈系統、祖宗神靈系統和以孔子為首的神靈系統,就是儒教的神靈世界。長期以來,學界討論孔子對鬼神的態度,主要依據【論語】。然而,自從獨尊儒術之後,儒經乃是儒者識字、達理、做人的基本教材,那麼所有的儒者又是怎樣對待儒經中那些天命、鬼神的文字呢?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儒經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內的思想和行為的基礎,然而我們多年來的傳統文化研究,卻偏偏忽略了這個基礎。即如【論語】而言,其『敬鬼神而遠之』等幾條言論是不少人認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據。那麼,什麼叫做『敬鬼神而遠之』呢?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終,初無二理』。程、朱的注,不僅揭示了孔子對鬼神的態度,也道出了他們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對鬼神的態度。 來源:中國儒學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