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文房四寶』談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6-27 09:32|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781|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藝術中心

摘要: 在文中可以體察出古代文人以紙自喻,尚儉高潔、以文爲雅、以逸爲適的文化心理。這一心理表現在中國書畫藝術中,以作爲中國藝術一種獨特媒介―――宣紙來實現。中國藝術重意境,書畫的發展主要是運用筆墨在紙上表達。 ...
在文中可以體察出古代文人以紙自喻,尚儉高潔、以文爲雅、以逸爲適的文化心理。這一心理表現在中國書畫藝術中,以作爲中國藝術一種獨特媒介―――宣紙來實現。中國藝術重意境,書畫的發展主要是運用筆墨在紙上表達。『宣紙』一直是最廣泛用於藝術方面的紙,被稱爲『紙中之王』。其質地精細、潔白、柔軟、產自宣州(今安徽宣城)專供書法和繪畫之用。宣紙是以檀樹皮和禾杆混合製成。其質視其原料中檀皮所占的比例。最上等的『宣紙』,純以檀皮爲原料;普通的『宣紙』,檀皮約占一半至七成不等。以檀樹皮製紙的方法,相傳是東漢蔡倫的弟子孔丹在涇縣(隸宣州)於無意間發現,浸在溪間中的檀皮腐蝕後形成纖維體可用以造紙。『宣紙』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文獻,當時宣州涇縣以『宣紙』作爲貢品。此後,『宣紙』因其特性一直爲書畫文人喜用。 
        宣紙吸水性很強,水墨點在紙上會馬上洇開,能達到瞬間水墨交融的效果。用濃墨,墨色鮮亮;用淡墨,層次清楚;用復墨,筆筆分清,干後有立體感,不嫌平薄;用焦墨,飛白清晰;用水混墨能產生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有涇渭分明而又相互滲溶的感覺。最初,人們繪畫是在牆壁上塗繪;到唐代,開始在紙上作畫。至宋代,書畫已發展爲一種整體的藝術;許多文人學士既是書法家又是畫家。所謂『文人畫』也從這一時期開始興盛。 
        『文人畫』的特徵是用快速和流利的筆法作畫,而潔白、平滑、柔軟和有吸收力的宣紙正是適宜這種特徵的需要。雖然絲織品也具有上述紙張的一些特性,但價值高昂。此外,用潑、破等墨色深淺法達成的色調效果,也用於宣紙,而難用於絲織品。因此,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實現,表現在對宣紙特性的把握上。 
        四、硯與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應 
        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東漢以後,才拋開研石,自成一體。中國歷史上硯台的品種很多,因制硯的材料不同而出現各種名貴的硯台。其中最名貴的是端硯、歙硯、兆硯、澄泥硯,被稱爲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硯』。 
        文人以文爲業,以筆墨爲生涯,故又常把硯石比做筆耕之地,稱爲硯田。一方硯天下多少文章書畫從此而出。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說:『四寶硯爲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取索,可終身與者,唯硯而已。』硯不僅爲文人書畫喜用,而且也反映出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應,使訪硯、藏硯、賞硯、刻硯,成爲文人相會的一種風氣。宋代文人視硯爲『文玩』。文人從對硯的文玩,意味著擺脫了對效率的考慮,對功利的追求和對名譽的計較,使藏硯表現出文人的學識,賞硯凝聚著文人的高雅。所以,硯呈現的是一種文人的胸襟,也體現著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應。 
        從『文房四寶』整體看文人雅逸的文化心理,表現出文人對自身心靈的固守。儒家的『仕』與道家的『隱』契合成文人容納萬有的胸懷,並透過筆、墨、紙、硯,顯現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賈濤.中國畫論論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3]歐陽中石.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宋)蘇易簡.文房四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張法.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來源:國學文化藝術中心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