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宮鬥何時休?
『重口味』的後宮題材電視劇,充斥着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相互算計――人性中惡的一面被無限放大。這種對歷史的解構背後隱藏着對權力、恩寵、一夜走紅、一夜暴富的嚮往和對享樂主義的崇拜,既無益於認識歷史,也無益於思考人生。 2011年第一季度,湖南衛視播出的穿越劇【宮鎖心玉】取得了較高收視率,從而引發不少製作機構的跟風,【步步驚心】、【穿越時空的愛戀】等陸續播出,一時間『穿越』成為電視劇創作的熱門題材。2011年下半年,由穿越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衍生出來的後宮戲又開始大行其道,【美人心計】、【傾世皇妃】、【美人天下】、【武則天秘史】、【後宮】等相繼在全國各大衛視播出,直至今年上半年仍有【太平公主秘史】、【後宮甄執】等同類題材接力。後宮紛爭、嬪妃陷害、爾虞我詐大有霸占各衛視熒屏之勢。 穿越劇曾因內容新奇怪異,對歷史的表現過於跳躍隨意,人物行為變化異常,而受到觀眾和專家的質疑。相較而言,後宮戲在內容表現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量後宮戲存在內容雷同、人物設置臉譜化,情節大同小異,以及更嚴重的對歷史胡編亂造、價值觀混亂扭曲的問題。在這些後宮劇中,後宮佳麗一個比一個靚麗、光鮮,內心一個比一個刁鑽、兇狠。這裡沒有真誠善良,只有叢林法則。這樣的劇情在電視熒屏風起雲湧,應該引發深刻的思考。 這些後宮劇缺乏歷史感,肢解歷史,胡編亂造。它們大多根據網絡小說改編而成,【傾世皇妃】改編自同名小說,【後宮甄執】也是先火爆網絡再改編成電視劇。網絡文學作品主打虛構,隨意性大,行文天馬行空,轉換到熒屏上,就造成這些古裝劇對歷史把控的先天不足,『戲說』成分過多,甚至到離譜的程度。【後宮甄執】的歷史背景由小說中虛構的大周帝國坐實到清朝年間,使得歷史真實問題成為質疑的中心。大興文字獄的嚴酷皇帝雍正,居然整天在後宮流連,還被戴了綠帽子。【傾世皇妃】絲毫不顧歷史邏輯,同時在好幾個國家後宮掀起風波,造成許多情節的『硬傷』。【武則天秘史】對觀眾耳熟能詳的武則天故事,進行了荒誕的處理,使得這位武媚娘天馬行空,不像宮女,更像俠女。【後宮】加入了工局宮女邵春華與樂工楊永在深宮中不可能發生的纏綿愛情,純粹是想象而成。 另外一些後宮劇為了縮短拍攝周期,不屑打磨劇本,直接抄襲香港同類題材電視劇【金枝欲孽】、【宮心計】等,情節幾近相同,毫無原創性可言。國產電視劇的繁榮、發展從何談起? 更重要的是,這些沒有歷史文化根基的後宮戲,提供的思想價值觀也有問題。原本,後宮戲是一個可以深度挖掘的題材類型,通過嬪妃爭寵、比拼心計可以發掘在這背後隱藏的特殊人群命運的悲慘以及人性的扭曲。她們從涉世未深的少女到工於心計的嬪妃,完全是封建制度的戕害使然。但實際上,這些本應好好表現的內容在電視劇中完全被屏蔽了,而後宮中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相互算計――人性中惡的一面被無限放大了。這使得今天充斥熒屏的後宮劇,只有成敗沒有是非,只有你死我活的陰謀、陷害、爭鬥,不見引人向善、向上的積極力量,更奢談道德堅守和人文關懷。 情節上漏洞百出,內容上將『煽、色、腥』發揮到極致,主題上唯鬥爭至上、以惡制惡。這些被觀眾稱為『重口味』的後宮題材電視劇,有意忽略作為公共媒體應當承擔的輿論教化責任,對歷史的解構背後隱藏着對權力、恩寵、一夜走紅、一夜暴富的嚮往和對享樂主義的崇拜,既無益於認識歷史,也無益於思考人生。這類電視劇是在大眾消費文化背景下出現的消費歷史的怪物,因其所謂對當下職場狀態的映照,而受到一些年輕觀眾的熱捧。如果繼續放任這類題材的過度製作和播出,無疑會對社會心理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對歷史的嚴重篡改和對宮廷爭鬥的無限放大對於受眾,尤其是青少年會構成一種誤導,會讓他們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產生歧義,失去了指引現實人生的歷史坐標,一味沉溺在逃避現實的空虛里。而對於後宮劇本身來說,任意設置歷史語境,編造子虛烏有的歷史情節和人物關係,片面迎合市場的低俗趣味,消費惡、渲染惡,終將在『娛樂至上』中『娛樂至死』,而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垃圾。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