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春
1.黃老崇拜:西北道教的永久主題 黃老崇拜是道教團體形成的基礎和標誌。儘管在道教歷史長河中,信仰崇拜呈現出多元特徵,但在西北,黃老崇拜卻始終佔據統治地位。這是由於,第一,黃帝長期活動於秦隴地區,黃帝思想和黃帝神話源遠流長,深深植根於秦人的精神世界。由於黃帝陵在陝西,歷代延綿不絕的黃帝祭祀活動從體制上促進了黃帝崇拜在民間的發展。第二,老子在秦隴甚至西域留有深刻印記,老子說經枱曆兩千多年沿革不斷,【道德經】流傳久遠;第三,老子陵在西北(而且沒有爭議),使西北道教具有世守聖地的情感;第四,自周末尹喜闡解【道德經】開始,在西北道教界有解老、弘老的悠久傳統,張魯撰【想爾注】,唐玄宗置崇玄學,王重陽以老子思想為本,一以貫之地將【道德經】弘宣代代相傳。 2.神仙信仰:難分難捨的道教情結 作為道教的根本主題,神仙信仰在西北道教歷史中同樣悠久而深遠,道教典籍中不厭其煩描述的神仙故事無不誘人學仙。先秦的神話在秦始皇時代變成搜尋行動,雖然並無成效但開風氣之先。西漢時有西王母崇拜和三茅真君的傳說,這種信仰崇拜延續兩千多年,至今仍影響道教生活。如果說秦漢時所追尋的神仙尚屬虛無縹緲的話,東漢以後西北的神仙信仰卻有了比較真實的生活原型。比如東漢的唐公房、唐代的張果、明代的張三丰等等。 3.丹道修習:前赴後繼的世代探索 按原始道教的基本認識,要想成仙,或者長生不老,需要服食仙藥,後來改成金丹。西北道教的煉丹術,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和慘重的失敗。被後世尊為藥王的孫思邈,最早發現煉丹過程中藥物燃燒爆炸的現象,因此被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認定為火藥的發明人。作為一種追求長生不老的養生技術,煉丹術在唐代以後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而代之以內丹術。內丹術在具體操作中更多地繼承了原始道教的氣法,較氣法更完善的是增加了許多心性修養的內容。 4.原始風範:現代社會的世外桃源 現代西北道教經歷了一個與社會經濟、政治不斷磨合的過程,可謂飽經滄桑。西北大部分宮觀目前仍然保持着比較濃厚的全真道原始風範。 第一,信仰虔誠。對道教最高神三清及教祖老子的朝夕禮拜從不懈怠,日誦功課、節日慶典均遵古制而行。對道教諸神和靈異事物感情真摯,並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信眾。 第二,持守戒規。雖然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對道眾個人生活習慣的約束有所寬鬆,但在諸如神仙信仰、出家制度、師承關係、着裝服飾、行止威儀、齋醮儀範等基本方面,仍持守不渝,如有違反,必按戒規處罰。 第三,躬耕自養。當代宮觀經濟出現多元化成分,但以農業、醫療、旅遊服務為主的生產經營活動仍是道教徒賴以生存的主要手段。通常在山區小廟,都有少量耕地由道士耕種,以解決口糧、蔬菜之需。房屋出租和門票收入是大型宮觀的重要經濟來源。 第四,保護環境。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道教根深蒂固的主張與行為準則,在當代陝西道教生活中仍未稍懈。在近百年的人與自然爭地的掠奪性經營中,生態環境遭到慘重破壞,而在許多道教名山卻能倖存一隅綠洲,大多得益於宮觀所在。近20年恢復道教正常活動以後,各宮觀無不將保護身邊的環境當做最大的善事來做,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近年興起的生態道觀活動,將使道教宮觀建設更好地融入全社會的環境保護規劃之中。 5.民間信仰:融入社會的宗教生活 道教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歷來比較密切,明清以後的道教世俗化傾向促使民間信仰日益活躍。在現代社會中,廟會是現代西北道教融入社會生活最具特色的事項。在陝、甘、寧、青四省區,廟會活動形式不盡相同,但規模卻大致相當。大部分地區,由會首和居士主持宮觀事務的現象較為普遍,以致不少宮觀中完全沒有道士,而日常香火仍能維持,這是當今西北道教現狀中的一大景觀。從另一角度來看,也充分表現出道教在西北的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在新的世紀裏,這種面貌還將長期保留下去。 選自【西北道教史】,樊光春著,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來源:西安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