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無疑是敦煌壁畫的標誌和象徵,不過,飛天形象並不僅僅屬於敦煌,比如,雲岡石窟的飛天雕像也非常有名;進一步,飛天形象也不僅僅屬於中國佛教藝術,在印度、中亞、東南亞以及日本,飛天形象也都極其迷人:但凡有佛教藝術的地方,飛天形象必然會出現。 飛天形象是如何產生、如何演變的?這是一個言人人殊的問題。學界多從印度古代文化中的乾闥婆、緊那羅甚至是金翅鳥等神話形象上追溯飛天的淵源,最常見的說法是將飛天與乾闥婆相關聯,認為飛天是『伎樂天』,即『香音之神』或『音樂之神』。 乾闥婆在印度神話中是天國樂師,善於演奏樂器,這與飛天形象有密切的聯繫,但思考一下,便會發現乾闥婆並不是飛天形象意義的根本所在,因為飛天形象的要義顯然在於歌舞,而非演奏。『飛天』之『飛』的意義固然在於飛翔,但這只是漢語言表達中字面的意思,因為佛教中所有的天神都會飛翔,真正使飛天區別於其他天神的顯著特徵並不在於飛翔,而在於歌舞或飛舞;再者,『天』的意義也不在於『(天)神』,因為無論乾闥婆還是緊那羅,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天神,而是半人半神、類似於精靈一類的存在。人們常常從『飛』和『天』的角度來理解飛天,實際上是對飛天形象的誤解,因為『飛天』的意義並不是在天空中飛行的神,而是天庭的舞女,即天女或仙女。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