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尼采眼中的老子:他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5-8 15:47|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681|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老子五千言,流傳兩千多年,據說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發行量的一部人類文化典籍。之所以有這樣歷久彌新的翻譯量、印刷量和閱讀量,其根本在於它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恆常思辨、警醒和『淬火』作用。人類歷史總有許多瘋 ...

老子五千言,流傳兩千多年,據說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發行量的一部人類文化典籍。之所以有這樣歷久彌新的翻譯量、印刷量和閱讀量,其根本在於它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恆常思辨、警醒和『淬火』作用。人類歷史總有許多瘋狂的時代,要麼是戰亂頻繁期,要麼是急劇上升期,要麼是引頸轉型期,這時都需要聽聽老子不冷不熱、不慍不火、不疾不厲、不狂不躁的言說。

我們處在經濟社會急劇上升期,也可以說是人的思維意識與社會結構的巨大轉型期,我們如何在到處鶯歌燕舞,日日有慶典、時時有捷報、處處有歡歌的盛世沸騰中,保持一點清醒、常態、低溫,保持一點警覺、思辨、冷眼?我以為讀讀老子,當是時下需要鼓勵的文化原典閱讀方式。西方過去就有許多人重視老子,黑格爾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尼采說老子思想『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深載寶藏』;現在也有許多西方人在老子的智慧中,尋找改良經濟社會畸形發展的出路,我們更應近水樓台先得月。我以為老子對於當下社會起碼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認識價值。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隨着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一浪高過一浪的強大『減排』、『低碳』輿論,與人類對自然的瘋狂開發、攫取程度相比,幾乎是小巫見大巫。其癥結在於人的享樂之心、占有之心、貪婪之心、狂悖之心的涌動不息。【道德經】談道:『天地之間,其猶橐a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思是說自然天地,如同一個大風箱,空虛時並沒有窮竭,越是拉動不止,產生的風就越多越大。就像人說話越多,越容易招致耗損與失敗一樣,老子希望人們能保持靜虛,別胡亂拉動自然這隻『風箱』。這似乎越來越不可能,滿世界為了全球化進程,為了人類的窮奢極欲,把『風箱』拉得震天響,還嫌『風箱杆』太短,『風箱肚子』太小,都在拼命用科技的手段,提升着『風箱』的潛能,誰又能抑制住這種着了魔似的人類集體的瘋狂『拉動』呢?

老子講:『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這個『常』指的就是自然永恆不變的規律,老子始終希望人們清醒認識自然的偉力。許多人說老子的『返璞歸真』、『無欲』、『不為』觀念是一種倒退,我們能放棄小汽車、放棄電腦、放棄手機,回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時代嗎?甚至回到老子所倡導的『小國寡民』時代嗎?我想讀老子,在於認識『道』,也就是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把握事物的運行規律,是遠觀一條長河的涌流,而不是近視一個淺灘、或一個深潭的短暫波動。一時的精彩,可能帶來長久的黯淡,這就是老子講給我們的辯證法。『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即使各種原因,讓你不得不繼續拉動欲望的『風箱』,讀了老子,能保持一份清醒,一種省察,一點對自然的敬畏、後怕和歉疚,也總比老以為『風箱』拉得越歡越有理、有功、有劃時代意義強吧。

如何處理好爭與『不爭』的關係問題

在【道德經】中,幾乎通篇充滿了『不爭』的理念。『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等等。在今天這個提倡競爭的社會,似乎老子這些『語言碎片』又是極其過時落伍的言論,然而,恰恰由於我們失去了對人類哲學思想的常態把握,而導致了過度競爭中各種『潘多拉魔盒』的無序和傾覆。戰爭是這樣,經濟發展是這樣,以至於人的常態生活,也在無處不有的競爭中,變得不堪其累,甚至畸形變態。人類進行軍備競賽,導致核武器泛濫成災;人類進行太空競賽,很可能要導致太空垃圾的『烏雲密布』;而人類的物質占有競賽,已使地球不堪重負,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貧富不均、衝突不斷,硝煙四起……我們回過頭來,再聽聽老子怎麼說:『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還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在五千言結束的時候,他還侃侃而談:『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就是深受春秋霸主們爭強好勝以至禍國殃民之苦的老子,對歷史無奈的反覆規勸。

社會如果沒有競爭的動力,可能成為一潭死水,然而,過分提倡競爭,又沒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框范,必然攪動人性之惡,進入明槍暗箭、血肉相殘、你死我活的無序境地。最典型的是:一切都捨去艱難困苦的奮鬥過程,直取輝煌結果。長此以往,為政,必然貪大求洋,好大喜功,旁門左道,欺上瞞下;為人,必然誇誇其談,文過飾非,草蛇吞象,不可一世。萬事萬物,一切都有個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積累與量變過程,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一夜之間就想直搗金字塔,競爭成天下首富、人間闊佬、文化大匠、政治巨星,學唱幾首流行歌就想成聲樂大師,蓋幾間小廟,爭來幾個莫名其妙的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就想吸引世界眼球,成就文化產業霸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真是怪相林立,鬧劇叢生,若老子再世,恐怕連『不爭』這個『方子』,也都不屑於給這些人開的。

如何認識『強』與『弱』的關係問題

強大,是人類社會苦苦追尋的一種生存目標,無論邦國、民族、團隊、家庭、個體,概莫能外。老子卻苦口婆心地要人『守雌』、『守弱』、『守柔』、『處下』。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老子要『大邦者下流』,不逞強好勝,處於『下流』,才能真正成為兼容並蓄的大國,強國。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老子對強大、強硬說了許多不利的話,他比喻說,人活着時柔弱,一死就堅挺了,草木活着時柔脆,一死也就僵硬了。『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國家、族群、團隊是這樣,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社會的浮躁衝動,個人主義盛行,短視與功利主義泛濫,都是一味要強惹的禍。老子一再講『強梁者不得其死』,『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連古代帝王也要自稱『孤、寡』,以示低賤。老子反覆強調『柔弱勝剛強』,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老子認為水是最柔弱的,處萬物之下,然而卻無堅不摧,無所不至。在這些哲學觀點上,老子看似有些陰謀家的意味,但其骨子裡仍是為了緩解社會紛爭,平復生命激盪,讓強者內省收斂,讓弱者得以舒筋活絡,緩釋物質與精神的多重擠壓。

當今世界貧富懸殊巨大,強者與弱者界限分明。無論國家、民族,還是團隊、個體,都在進一步加大着這種分界。強者欲望的無限擴大化,必然擠對更多人的生存空間,導致人際之間、族群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仇恨、紛爭。強者如何『去甚去奢去泰』,改變窮奢極欲、炫耀攀比、拼命享樂的驕奢淫逸生活,繼而轉向憐憫、同情、提攜弱者,以『以德報怨』和『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的襟懷來擔當責任,當是一劑不使用暴風驟雨的激烈手段又可解決部分問題的良藥。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必須把過度膨脹的各種欲望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尤其是要限制在公平正義的競爭範圍內,否則,和諧就只能是人類一種遙遙無期的願景。

老子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他所經歷時代的社會問題,也遠沒有我們今天複雜多變。但他熱愛生命,反對瞎折騰,反對爭強好勝,反對物質奴役,反對動輒戰爭的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是非常適用的哲學。他主張順其自然,主張簡單、樸素,主張謙卑、守弱,主張養生、長壽,我以為是抓住了人的生存本質,我們應當遠離諸多依賴聚富斂財和勞民傷財而建功立業的思想,順應自然,循序漸進,從而活出人的從容、淡定和美好詩意來。(陳彥)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