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千古絕唱,記錄著南京佛教文化的鼎盛與輝煌。6月12日,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再次印證了南京作爲『江南佛都』的重要地位。專家表示,南京擁有近1800年的佛教文化發展史,佛教文化傳承在金陵古城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蔣贊初告訴記者,早在東吳時期,南京就有了江南地區最早的佛寺建初寺,並從此成爲南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東晉時期,南京成爲中國玄學佛教最早的發達中心地之一,佛教文化也從這裡傳往當時的百濟國(即現在的韓國),後再傳到日本;南朝時期,南京佛教事業空前繁盛,據史料記載,梁武帝時建康城百姓爲28萬戶,人口在100萬左右,而僧尼就有10餘萬之眾。 隋唐兩朝,佛教中心向北遷移,但六朝時的佛學根基在南京逐漸沉澱,吉藏大師、智者大師和法融禪師分別創立了三論宗、天台宗和牛頭禪,正式把禪宗中國化;隨後的五代十國和宋元王朝,南京佛教再度中興,並從明朝開始進入新的高峰:朱元璋和朱棣兩代皇帝徵召全國名僧,那時的南京是國內最重要的佛教學術中心;清代時,楊仁山設立的金陵刻經處,不僅是全國佛經刻印中心,也是佛學和維新思想的孕育地。直至民國時期,南京依然是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太虛、宗仰、巨贊等高僧常在此弘法講學,中國佛教會、中國佛學研究會的主要活動地點就在毗盧寺內,這裡也是民國時期全國佛教事業管理和聯絡的樞紐。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表示,自東吳開始直到民國時期,南京始終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文化傳承在南京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這是國內很多以佛教文化著稱的城市所不具備的。』 本報記者 朱凱 來源: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