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四個內容: 一、紫氣東來話老子--老子其人其書及【老子】理路 二、百家之祖,道學"雙峯"--【老子】對諸子百家和現當代的影響 三、道法自然、道御意識--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核 四、道學文化的現代性和世界意義--關於世界意義的文化革命 一、紫氣東來話老子--老子其人其書及【老子】理路 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如: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上善若水;天長地久;無為而治;以柔克剛,柔弱勝剛強;尊道貴德;以百姓之心為心;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可道,非恆道;道法自然;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反者,道之動;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功遂身退,天之道;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曲則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為物,唯恍唯惚;自勝強行;安平泰;將欲奪之,必固予之;獨立不改,周行不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無之相生;清靜可以為天下正;無為而無不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治大邦,若亨小鮮;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不敢為天下先;哀兵必勝;善勝敵者,不與;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等,都出自老子【道德經】。 復古倒退;陰謀家;愚民政策;反對科學,反對文明;"不敢為天下先"的消極無為;什麼事都不做;不知禮法,反對法治;女人的哲學,月亮的哲學;等等,凡此種種,都是對老子的極大誤解。 (一)紫氣東來話老子--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生於公元前571年,楚國苦縣(現在河南鹿邑縣)厲鄉曲仁裏人,春秋時代末期,在周王朝擔任守藏室史官。他是孔子的老師,"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曾去周都,問道於老子,回來之後,對他的弟子讚嘆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據有關史料記載,這二個文化巨人有五次歷史性的會面)莊子稱頌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公元前516年,周王朝內亂,王子朝兵敗被逐,"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因此,老子"被免而歸居"(【莊子・天道】),回到陳國居住。他看到天下大亂,不得其時,乃蓬而行,要到深山老林去修道養壽,騎着青牛,西出陝西函谷關。把關的關令尹喜,會見了老子,就辭官不干,拜老子為師。尹喜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紫氣東來"的典故源於此)老子鑑於尹喜的誠意懇請,便將自己一生修道的心得和古代流傳下來的修道經驗,以及我國歷代盛衰存亡、世人禍福壽夭的經驗教訓,對照當時已掌握的科學文化,以人之道比較天之道,綜合考察,進行總結。司馬遷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兩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史記・老子列傳】)後人尊老子為百家之祖,道家奉他為創始人,道教奉他為宗祖,現當代學術界稱老子為"雙父"(中國哲學之父、世界哲學之父),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史料根據的。 (二)大道科學五千言--【老子】其書 【老子】世稱【道德經】或【道德經五千言】。司馬遷說:"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史記・老子列傳】)原不分章,韓非本及帛書等,且系德前道後。就是簡明扼要的【道德經】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韓非子】一書中有【解老】、【喻老】兩篇,這是有文字可查的流傳至今的第一部注釋【老子】的著作。司馬遷稱老子"著書辭稱微妙難識"。(【史記・老子列傳】)二千多年前,莊子便已浩嘆:"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莊子・齊物論】)老子深嘆世人"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其實,他的【道德經】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世人雖智大迷,而且其迷固久,因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從古至今,註解者三千餘家,譯本近300種,不亞於【聖經】,居中華傳統經典海外譯本數量之最。但是,角度各各不同,有從訓詁學的,有從解釋學的,有從比較學的,有從哲學的,有從道學的,有從兵學的,有從玄學的,有從生命科學的,有從詩學的,各見其所見,各得其所得,因而,呈現了千百個的"老子"。這可是可喜可賀的歷史現象。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今年5月"2006中國青歌大賽"的關於老子、孔子一道綜合知識考試中談到了:我們現在只是注釋前人的著作,深深感嘆老子、孔子的偉大,深深感嘆中華傳統文化的了不起。中國的權威雜誌【新華文摘】也多有關於老子、孔子的文章。 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傳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際,察萬物之情,通古今之變,應人生之事,證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聖之道。它概括天之道--宇宙自然之道和人之道--攝生之道、真人之道、聖人之道和玄妙之道,舉凡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無所不包,囊括無遺,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超世,而將玄之又玄、深不可測的大道,以明白曉暢的詩文,予以科學的總結,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度的理性思維。【道德經】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國第一部大道科學聖典,是我國第一部百科全書。 (三)天人合一法自然--【老子】主要理路 究天道立人事,立天道推人道,【老子】包含思想完整性,堅持深刻全面性,實現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合一性,即獨異於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觀,亦即老子的"配天"思想。(作者:李德建) 來源:中華五千年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