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道教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現代價值(5)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0-7-8 15:35|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424| 評論: 0|來自: 博士論文網

摘要: 除以上所講七個領域之外 ,道教對民間的風俗習俗和民間信仰,也有重要的影響,如崇拜三官、灶神、城隍神、土地神、財神、雷神、八仙、媽祖等,都和道教有密切關係,這裡就不再詳細地講了。  懂得了以上兩個方 ...

除以上所講七個領域之外 ,道教對民間的風俗習俗和民間信仰,也有重要的影響,如崇拜三官、灶神、城隍神、土地神、財神、雷神、八仙、媽祖等,都和道教有密切關係,這裡就不再詳細地講了。 

懂得了以上兩個方面的情況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道理,也就不難明白了。 

在21世紀裡,世界經濟將向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相互往來必將日益頻繁,在文化發展方面,也將走向東西方文化的相互溝通、相互對話和相互交流的局面,雖然彼此之間的相互矛盾和鬥爭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時也會存在彼此之間的相互吸取和相互補充,而且由於西方文化的日趨腐朽和沒落,東方文化必將日趨活躍,逐漸發揮其更大的重要影響。在東方文化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及這一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的道教文化,也必然會受到愈來愈多的人們的關注,產生其強大的吸引力,其中的許多合理思想,可以糾正當前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嚴重失誤,值得西方文化借鑑和吸取,爲全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代價值。這裡不準備對此展開全面的論述,僅就幾個方面舉例說明如下: 

第一 ,在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方面,西方文化所倡導的是追求個人物質利益,鼓勵人們爲個人名利而拼命競爭,導致人們爲了金錢和享受,可以不顧一切,終於使整個社會道德淪喪,歪風邪氣蔓延滋長。相反,道教文化則認爲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是求。爲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爲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爲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導的人生準則,整個社會風氣就將大大好轉,人們的思想素質也會大大提高,並從金錢的奴役下解放出來,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體現人的真正價值,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二 ,在對待人際關係方面,由於西方文化有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思想作祟,總是企圖統治別人,奴役別人,認爲只要憑藉自己軍事技術的優勢,便可以任意地侵犯別人的權益,奪取別人的生命財產,甚至包括別國的領土主權。他們奉行的原則是『弱肉強食』,『強權就是公理』,不能以平等態度對待他人和弱小民族,這樣就會造成人與人之間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息,使整個世界永遠不得安寧。相反,道教文化則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37〕。反對『智者』欺負『愚者』,『強者』欺負『弱者』,『少者』欺負『老者』,認爲這是與『天心不同,故後必凶也』。〔38〕它還認爲『天道助弱』〔39〕,『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40〕,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均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自然也會得到安寧。 

第三 ,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西方文化總是把人與大自然對立起來,帶著征服者役使萬物的思想,把大自然看作可以供人類任意掠奪的對象,盡情地榨取。其結果,卻帶來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以致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人類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懲罰。相反,道教文化則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41〕,『自然之道不可違』〔42〕,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危害人類自身,最終將被大自然把整個人類都從『地球村』開除出去。 

由此可見 ,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可以醫治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弊病,拯救西方文化給人類社會所造成的災難,其現代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展望未來,爲了全人類的幸福,我們在弘道的征途上應當是任重而道遠的,希望兩岸學者乃至世界華人能夠攜起手來,團結一致,互相學習,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使我們的道教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共4頁: [1] [2] 3 [4] 
〔參考文獻〕 
〔 1〕〔2〕〔4〕後漢書:第5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1428,1428,1429.〔3〕〔5〕後漢書: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1082,1082.〔6〕莊子集釋: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1.246-247.〔7〕司馬承禎.坐忘論〔M〕.道藏:第22冊〔Z〕.三家本.896.〔8〕妙門由起序〔A〕.道藏:第24冊〔Z〕.三家本.721.〔9〕〔10〕吳筠.玄綱論上篇・道德章第一〔A〕.道藏.第23冊〔Z〕.三家本.674,674.〔11〕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C〕.北京:中華書局,1958.〔12〕〔22〕〔23〕〔24〕〔38〕〔39〕王明.太平經合校〔M〕.北京:中華書局,1960.10,135,405-406,406,695,703.〔13〕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箋.『載營魄抱一能無離』注.香港大學出版社,1956.13.〔14〕道藏:第22冊〔Z〕.三家本.4.〔15〕〔16〕〔17〕〔18〕〔19〕道藏:第17冊〔Z〕.三家本.780,793,895,805,900.〔20〕朱文公集・讀大紀〔M〕.〔21〕朱子語類:卷二四〔M〕.〔25〕章太炎.章氏叢書檢論:第三〔M〕.〔26〕張行成.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九〔M〕.四庫本.〔27〕中村璋八,安居香山.緯書集成:下冊〔Z〕.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1196.〔28〕〔30〕〔31〕王明.抱朴子內篇校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0.247,47,262.〔29〕李雄記載〔A〕.晉書:卷一二一.第10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3040.〔32〕道藏:第11冊〔Z〕.三家本.506.〔33〕道德經・第十六章〔M〕.〔34〕中庸・第三十章〔M〕.〔35〕史記:第10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3289.〔36〕裴馬因.史記集解序〔M〕.引班固之言.史記:第10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1.〔37〕太上感應篇〔M〕.〔40〕道德經・第七十七章〔M〕.〔41〕道德經・第二十章〔M〕.〔42〕陰符經〔M〕.(責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