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七月三十日電 (記者 楊洋)『雲南文化多樣性非常豐富,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歷史悠久,並且已經發展成爲中國最重要的學術研究基地。這是本次大會選擇在雲南昆明召開的主要原因。』參與申辦和籌備國際人類學民族學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工作的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何明今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何明說,雲南是中國民族最多、文化多樣性最爲豐富的省份,二十六個民族相對聚居又交錯雜居,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語言、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等,使雲南成爲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資源豐富的沃土。在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百年發展歷程中,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不僅成爲持續的研究熱點,而且也是民族學人類學理論方法中國化的重要策源地,吸引著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紛至沓來開展研究。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吳文藻、費孝通、楊成志、凌純聲等著名學者曾先後在雲南大學從事人類學、民族學的教學與科研,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結出碩果。如費孝通、張之毅的『雲南三村』調查,許R光在雲南大理的調查,以及對傣族、納西族和獨龍族等民族的語言文字調查,奠定了雲南省民族學人類學建設和發展的基礎。 多年以來,雲南一直是人類學和民族學研究重鎮,雲南本地的研究隊伍和研究水平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和提高。據介紹,經過對部分民族地區、部分民族長期跟蹤調研的積澱,雲南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形成了族別研究的突出優勢,擁有不少權威專家,包括國內外同行公認的族別研究專家杜玉亭、楊福泉等著名學者。該院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民族志資料,其中,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在民族地區調查收集的大批田野調查資料、影像資料等,已成爲民族學人類學研究彌足珍貴的資料。作爲雲南省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機構,雲南省社科院爲完成雲南民族識別、搶救各民族文化遺產,組織撰寫出版了【雲南少數民族概覽】、『雲南民族志研究系列』、『雲南民族文化研究叢書』等一大批民族學與人類學論著。此外,該院學者在國外出版了【納西宗教、社會性別和文化】等多種學術論著和數十篇學術論文,豐富了國際民族學與人類學的內涵。 作爲雲南省最高學府,雲南大學建成的一批獨具特色的研究基地,已成爲展示和促進各民族和諧發展的窗口。雲南大學伍馬瑤人類學博物館保存了二千多件以中國西南地區爲特色的人類學信息及文化遺產。影視人類學實驗室已建設成爲雲南省乃至中國少數民族影視資料庫和中國影視人類學的研究中心。從二00四年以來,該校十個雲南少數民族調查研究基地已先後完成了對中國五十多個少數民族村寨的調查,調查成果已出版【中國民族村寨調查叢書】三十二冊。雲南少數民族遺傳信息資源庫採集保存著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遺傳信息資源。 『目前,雲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民族關係和諧,在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成效顯著,是展示中國多彩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地區發展成就和經驗的一個重要窗口。』何明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