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杭州年代最早陶井修復完成 距今2000多年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28 21:06|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14| 評論: 0|來自: 錢江晚報

摘要: 這兩天在餘杭博物館,『考古餘杭系列展――先秦時期』正在展出。划船的木漿、刨地的木錛(bēn)、行走時經過的木梯,都是去年6月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臨平的禾豐遺址里發現的寶貝。    但最驚喜的其 ...
這兩天在餘杭博物館,『考古餘杭系列展――先秦時期』正在展出。划船的木漿、刨地的木錛(bēn)、行走時經過的木梯,都是去年6月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臨平的禾豐遺址里發現的寶貝。 
  但最驚喜的其實在庫房裡――一口剛剛修復完成的陶井――它是目前杭州發現年代最早的陶井,年代西漢,距今2000多年。
  一到夏天,老底子的杭州人,搖著蒲扇,圍坐在天井裡,小日子很是愜意。別以爲這樣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的專利,這口西漢古井告訴你,古時的杭州人,就過起了品質生活。
  昨天在庫房,記者見到這口『打著石膏』的井――與其說是井,不如說是六個像澡盆一樣的圓盆,擺成一排。盆口挺大,要兩個人才能圍住。 

  考古二室主任楊金東說,考古發現時,其實是完整的,井圈層層疊砌,但在整個提取時,因爲陶製井圈無法承受泥土擠壓而破裂了。
  『這也說明它是一口在淺層地下取水的井,所以不會一下子鑿得比較深。』楊金東說,這是戰國到漢代古井流行的樣式,史前和商周的井是木頭圍砌的,漢代以後,就有了磚砌的、石頭砌的,越來越先進。
  記者蹲下來,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地方。每個『盆』邊緣,戳了幾個洞,少的2個,多的4個。
  『這說明,當時的打井技術已經很高級了。』楊金東解釋說。這個洞,其實就是濾水孔,有利於壓上來的水自然滲出。剛發現時孔外還有陶片覆蓋,起到過濾的作用。
  他又給記者看了兩塊拼接在一起的木板,上面蓋了一層『面膜』,處於保濕狀態。『這是當時墊在井底下的,也說明古人很會享受。』楊金東說,有了這兩塊墊板,水就不會和著淤泥,這也是杭州先民發明出來的辦法。
  其實,在上世紀80、90年代,考古人員在杭州城裡的十四中附近,以及半山一帶,都發現過這樣的井,只是條件太差,無法保存下來。所以這是目前爲止,杭州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口漢代陶井。
  『以前人們洗衣服、洗臉,主要還是用河水,或者雨水,飲用水是井水,這口井的發現,說明這裡曾經有人生活過。』
  這個發現之所以令人欣喜,是因爲它可能解開考古上的一個謎團。
  陶井所在的禾豐遺址,是商周到漢六朝時期一個聚落遺址。約一公里以外,就是良渚遺址群之一的茅山遺址。
  『4000多年以前,良渚人因洪水突然消失,究竟到哪兒去了大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而這裡,很可能就住著一部分遷徙的先民。』楊金東說。
  禾豐遺址開始於商周,到漢代是聚落較爲興盛的時期,從陶井裡發現的一些動物骨骼來看,這個聚落一直存在到六朝時期。『這段時間正是杭州早期城市發展的歷史記錄空白。這口古井,可以爲研究秦漢時期杭州早期城市發展提供線索。』副所長郎旭峰說。 本報記者 馬黎
  這是目前爲止,杭州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口漢代陶井。
來源:錢江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