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圓明園鼠首、兔首『入住』國博,給這樁曾引發軒然大波的焦點事件畫上句號。儘管這是件好事,還是要看到,圓明園十二獸首還遠未聚齊。而其他流失在國內外的文物數量更是數不勝數。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的新書【誰收藏了圓明園】,就系統介紹了這些流散文物。藉此,或許可以令國人對圓明園文物有更加理性客觀的認識。
在【誰收藏了圓明園】一書中,劉陽收錄了國內、國外以及私人收藏和拍賣市場上的部分圓明園流散文物,『既有歷史照片、最新照片,還詳細說明了文物流散的過程』。 據劉陽介紹,國內流散的圓明園文物,僅在北京大學校內就有8件之多,其中圓明園安佑宮華表,就有一對矗立在北大西門辦公樓前;另一對在國家圖書館分館院內。台北、澳門、瀋陽等地也有數量不一的圓明園文物。 劉陽前後用了八年時間搜集信息,『我都是利用業餘時間自費前往各地考察。情況很複雜。我去一個地方,人們常常如臨大敵,要麼不配合你,要麼不承認東西是圓明園的。』他甚至還曾在北京一個胡同裏找回了一件圓明園文物『大水法石魚』。 有人提出,應該將這些文物追討、搜集起來,集中在一個平台上展示。劉陽表示,『這不太現實。』他認為,圓明園文物流散在世界各地已經很多年,這些文物已經成為所在單位、機構的一景,甚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追討,不太好操作。追回來之後,如何處置也是一個問題』。 劉陽表示,要全面搜集信息十分艱難。『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就像一張紙被撕成了碎片,朝天上一扔,隨風飄,滿地都是。你需要一點一點,把它拼接起來。做這個工作,很難,你可能一生也只能拼出一小塊來。』(吳亞順) 來源:武漢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