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日電(宋宇晟) 6月28日,圓明園鼠首、兔首回歸祖國,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既為海外流失文物回歸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也讓追討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圓明園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新聞大家談】時表示,圓明園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但追討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
圓明園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 談及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數量,劉陽顯得很痛心。他說,圓明園並非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遭到洗劫,『圓明園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但有些文物沒有標籤本身證明是圓明園的,一百年之後我們根本無法分辨。拋去這些無法分辨的,目前其實已知的圓明園文物大概也就是一萬件左右,這些是百分之百確認是圓明園的。』 劉陽認為,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去向也難於統計,就連英法聯軍搶走的那部分文物也很難考察,更不要說還有流散在中國民間的。因為法軍後來直接回到法國,而英軍是組合軍隊,其中有僱傭軍,可能當時由於軍餉問題被賣了。很多文物當時可能沒有出國,流失在國內了。 除此之外,劉陽還指出,還有大量文物沒有被英法聯軍拿走,卻被當時追隨進來的挑夫等拿走,也有進來的小偷進行盜竊。圓明園周圍幾大土匪,還有一些不守規矩的老百姓也進入了圓明園盜劫了一部分文物。他說:『這些文物中的一部分,清朝追繳的數目就高達四五萬件,還有一小部分被藏起來或者轉手了。所以圓明園文物不是一次損失,損失很散,到現在幾乎無法統計圓明園流到底失了多少文物。』 圓明園文物損失難以計數 談到圓明園文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遭受的損失時,劉陽顯得很無奈,稱在這次洗劫中的損失已經很難統計了。 在劉陽看來,很難統計有三點原因。其一,圓明園文物數量巨大,甚至已經成了倉庫了,並沒有完全登記在冊。其二,清代皇家園林的文物都是登記在冊有記載的,但是唯獨圓明園的陳設檔沒有發現,可能是現在還沒有發現,也有可能檔案已經毀於英法聯軍的大火了。 追討中國海外文物九成靠回購 在劉陽看來,圓明園流失文物的追討目前面臨三大問題。一是圓明園的陳設和家底沒有一個統計。二是很多文物的傳承順序可能不低於五次,有的被賣掉,有的被捐贈,如果對方是合法所得,想要追索就很困難。三是時效性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法,各國法律對追討時間的確定,最高不超過一百年,而圓明園被毀至今已經153年了,當時搶奪的人,甚至他的子女都已經去世了,所以這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除法律追索外,交換也是一個海外文物回歸的方式。劉陽介紹稱,圓明園有一小部分文物是通過國外交換回來的,但是因為中國擁有的別國頂級文物比較少,這種交換的情況並不多。 而目前國際上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還是靠回購。劉陽說,回購的主體不是國家,而是由企業或者一些相關部門,買來之後捐給國家,或者捐給相關部門。他希望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採用這樣的方式。 追索海外文物要掌握數量 對於追索海外文物,劉陽認為,目前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掌握全球範圍內中國流散文物的數量和具體數目。『海外流失文物有60%、70%在私人手上,而有的博物館也不願意公開一些館藏,調查起來難度非常非常困難,這個工作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幾代人來做。』 另外,劉陽強調,就是要儘量確保中國現有的文物不再流失。此外,在處理這類事情時要冷靜一些,不要太過於極端或者過於炒作,也能促進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歸。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