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做舊仿古玉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玉器仿古由來已久,宋代就有專業的仿古玉器匠人,清代至民國仿古之風尤盛。蚌埠玉雕協會代表作「碧玉龍缸」是中國首屆非物質文化保護成果展中唯一一件玉雕作品。』蚌埠市博物館副館長辛禮學介紹。 『蚌埠做舊的仿古玉器不少都是處在中間加工環節,僅做坯料的打磨、做舊、銷售。這樣既避開了進料走眼的風險,也避開了玉器仿品設計造型、紋飾等技術環節。』張平說,『但不少成熟工匠仿古做舊水平相當高超,有實物最好,沒有實物,有照片也行。』 『做舊仿古玉的流程大概分為選料、切料、雕琢、打磨、着色、拋光、包漿等幾個環節。』辛禮學介紹,『做舊仿古玉在選料時會偏重選擇那些帶有瑕疵可以方便着色的玉材。』 做舊仿古玉的關鍵環節是打磨、着色、拋光和包漿。『對於機器雕琢中產生的痕跡,都可以用細油石打磨處理掉,仿不同時代的古玉,手法也各有不同。』辛禮學說。 『打磨完畢就是着色了,行內戲稱「油炸烹炒」。』成成介紹,『實際就是對玉坯進行加熱,使玉坯表層結構漲裂或疏鬆,然後趁熱,或整體、或局部將玉坯浸入配好的染料缸裏浸染上色。』 上色完畢就是拋光,工藝並不困難,一般用振機拋光即可。『最後的包漿環節是為了模仿古物表面的厚重光澤,工匠或用棉布反覆擦,或是在機器當中安裝毛刷進行半機械化操作。』辛禮學說。 『做舊仿古玉本身就是工藝品,每件玉器都耗費了一個甚至多個匠人的心血,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安徽省政府參事、工藝美術大師楊其鵬認為,仿古玉不管是否做舊,都不同於造假,仿古做舊的玉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其實,做舊仿古玉器也不是沒法識別,因為不少工匠只能從圖片上參考,很難做到不留破綻。有時候一件作品上同時出現幾個朝代的特徵造型、圖案,一下就看出來了。』楊其鵬說。 問題 為做舊的仿古玉器偽造專家認證、冒充古董出售或拍賣 辛禮學坦言,目前仿古玉器市場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給做舊的仿古玉器偽造專家認證然後冒充古董出售或拍賣。 『有人在市場上買到做舊仿古玉器之後,會買通專家、更換包裝,然後冒充古董出售騙取錢財。』成成無奈地說,『做舊的仿古玉器售出之後,蚌埠的玉器生產企業和行業協會都無法控制,對於此類欺詐行為,還需國家加大打擊力度。』 『玉器市場上,有些所謂的專家連東西都不看,只要給錢就出具認證證書,這也使市場更加混亂。』李家喜說。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目前蚌埠市玉器行業大多仍沿襲作坊式的傳統業態,主要分佈在北工地、太平街、延安裏、餘慶苑、淮上區等地,經營戶雖多,但規模普遍偏小。 此外,不管是刀法還是圖案,蚌埠玉器市場流通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仿古作品,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99%以上的產品都在仿古。對此,辛禮學說:『玉器市場的創新作品相對很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留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當然,既存在機遇,也有不小的風險。』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