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然)昨天有消息稱,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發現了我國最早的原始文字,距今約5000年,比甲骨文還早千餘年。這一說法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室主任劉少剛研究員昨天告訴記者,此次發現的是原始文字,與甲骨文這種比較成熟的正式文字是有差別的。這些原始文字是否爲正式的文字有待進一步研究。
最早原始文字引熱議 據【光明日報】報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在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畫符號和部分原始文字。7月6日,來自全國的古文字研究專家現場論證認爲,這些文字的確爲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爲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欣喜地說,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 該報導稱,『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莊橋墳遺址距今5000多年,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這一消息引發社會熱議。有網友認爲這將改變中國的文字歷史,但也有人認爲缺乏判斷依據。 專家稱上述論斷嚴謹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室主任劉少剛研究員指出,『最早原始文字』的論斷表述較爲嚴謹,目前的質疑本身實際上是對『原始文字』的理解有誤。他說,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之前肯定有文字,這一判斷已多有證明。『原始文字』與正式文字之間是有差別的。這些『原始文字』是否爲正式的文字有待進一步研究。 他說,文字能否被稱爲正式文字,關鍵因素之一是幾個字符放在一起能否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單獨的符號所不能完成的。至於『最早文字』的認定,這是學術範圍的事,並沒有一個既定的程序。學術認定是自然而然的,類似我國『司母戊鼎』後更正爲『后母戊鼎』一樣,是一種學術的認知。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